临汾市第三小学:用科技点亮童年

2023-04-26 09:24: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这样的科学课,既动手又动脑。”“在科技社团,我们可尽享科技乐趣。”“我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4月20日下午,在市第三小学的科学社团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夸起学校开展的科学活动。

  近年来,该校秉承“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该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山西省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学校、第38届临汾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学校等荣誉。

  “课堂+实践”=激发兴趣

  “燕子的家在哪里?它用什么筑巢?”“燕子窝在屋檐下,它选用了泥、草和羽毛搭窝”……4月18日14时40分,在该校开展的四年级《动物的庇护所》科学公开课上,学生们踊跃答题,课堂气氛活跃。

  科学老师通过观看动物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们认识野生动物的家,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通过给鸟儿筑巢,体验鸟巢是怎样满足鸟儿需求的,增强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科学记录的良好习惯。

  在科学课中,老师们从课堂结构入手,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探究发现能力,并将科学的探究从课堂延续到课外,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在《它们吸水吗》一课中,从毛巾沾上红墨水变红的生活现象引出科学概念;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从敲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入题,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等,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学习为课外探究做铺垫。

  “社团+竞赛”=提升能力

  4月20日16时40分,又到了该校的社团活动时间,一些学生一下课便“飞”奔到科技社团教室,开始了自己喜欢的科技小制作活动。

  “自2021年3月开始,学校利用每周三、周四、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段,开设了机器人结构及程序设计、科学小探究、光环板物联创客、创意思维画、别具匠心手工团共5门科技创新类课程。截至目前,已授课600余节次,参与学生500余人次。”该校教导处主任刘阿娟介绍。

  走进创客教室,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各班学生精美、奇妙、实用的科技小制作,有饮水机、新型浇花器、书写矫正器、便携式镜片清洁器等,也有好玩的投篮、会跳舞的小机器人……同学们拿起这些小发明“操练”起来,欢乐的笑声在教室里荡漾。

  “多彩的科技社团,不仅提高了我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让我享受到快乐,长大后我要当一名为祖国作贡献的科学家。”五年级学生王信博和大家分享道。

  对此,家长们高兴不已。六年级学生家长田先生道出心声:“科学社团活动的开设,让我们省时、省力、又省钱。我们太喜欢了,点赞!”

  除了开展好每周社团活动外,该校还将有趣的科学活动延伸到课后服务、科技比赛以及科学实践中。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科学探究、科学体验,并参加全国、省、市等科技大赛,以赛促学,提升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科普+阅读”=促进成长

  “极端天气事件呈上升趋势,与气候变暖相关……”4月20日10时许,在该校五(3)班教室里,一场以“极端天气与人类碳排放”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正在进行,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记录。

  为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该校借助“临汾科普”抖音平台,组织学生在线观看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一颗葡萄的修炼之旅”等科普讲座,同时定期推荐线上科普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

  参与科普活动、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科普讲座、进行科学调查、绘制美术作品、讲述科学故事、阅读科学书籍等,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该校科学教师郝成艳介绍。

  该校副校长郝燕华说:“我们将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爱护生态环境等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乐趣,用科技点亮他们的童年。”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