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近50位翼城汉德园中学的毕业生回母校参加学校20周年校庆,同时过了一个特殊的教师节,他们的职业都是教师。作为一所创办于2003年7月的高级中学校,翼城汉德园中学距今已有20年。在13届毕业生中,有50多人回母校走上了教师岗位。为什么学生们热衷于当老师呢?他们分别讲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背后故事。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用心浇灌 用爱哺育
杨江娟,高中英语教师,中教一级教师,从教19年,带高三毕业班1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及学科带头人,所带班级成绩卓越,所带很多学生考入了重点名校。
2004年夏天,家在曲沃的杨江娟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新憧憬,告别大学校园,成为了翼城汉德园的一员。记得刚来学校,她第一次见到杨文跃董事长,就被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所吸引,杨江娟回忆说:“当时,杨董的眼神中透着温暖,言语间孕育着远见卓识,也正是在他的正确引领下,在学校精心栽培下,我才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理智, 在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从容地面对一切工作和生活。”
202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翼城汉德园中学开展激情高效课堂,杨江娟作为课改的第一亲历者,每周两次的大教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讨论再讨论,每天的三备两研、6+1高效课堂,从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突破、学案的设计到学情分析等,学科组成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每次的听评课认真对待、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经过了一学年的课改,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他们不再是当初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一个个的主动求学者,在经过了“议”之后,“展”让他们展示风采,学生觉得课堂是活跃的、是鲜活的、是自我掌控的。其效果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
杨江娟常说,让学生喜欢你,你得首先喜欢学生;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用心浇灌,用爱哺育。立足三尺讲台塑造无悔人生,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
“我以前如果不选择翼城汉德园,就上不了大学,估计就是另一种人生了。”
“现在在集团工作,入职后待遇好,幸福指数非常高。”
……
从翼城汉德园走出的年轻教师们,谈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现任山西桐封技师学院副校长的李志强说,如果当初没有班主任的一席话,他现在的人生会大相径庭。
李志强在高中时期是班里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淘气、捣乱、谈恋爱没有他不做的,记得一次,晚自习时班主任周芙蓉发现李志强又在捣乱,就把他叫到楼道语重心长地说:“男生不能目光短浅,要有远大的志向。”当时正在上高一的李志强听进去了,从那以后,他决定改变自己,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大提升,这也让他信心满满,经过三年的努力,李志强考取了山西大同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再回到母校当起了一名化学老师。
和大部分老师一样,最让他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带过的学生变得更优秀,作为一名副校长,启发孩子,在思想上引领孩子的成长是他这么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感悟,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灵魂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唤醒人格心灵。即从人的心灵深处唤醒人的自我意识、生命感、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等,使其成为一种自觉。
教育是爱的传承和延续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2年,从翼城汉德园高中毕业,到现在的山西桐封技师学院的英语老师,回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涯,马莹说,当年自己并不是学霸,是在读高二时的数学老师影响和改变了她。
“当时我的数学老师王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教了我们之后,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刚开始我只是中等生,但他带了一个学期后,我考到了年级前十。是他的认真、严谨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他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想当老师了。”
2009年,即将要上高中的马莹,选择翼城汉德园,就是因为学校管理严格。她回忆,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上早自习到晚上9点半回宿舍,都有老师的陪伴,那个时候数学是马莹的“瘸腿”科目,120分的题目也就考90分。“教我们数学的王瑞老师一直给我打气,他说尽管我的数学基础比较差,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成绩一定能提高。”于是,马莹就按王瑞老师的方法去做,果然很快从一名数学中等生变成了数学学霸。
大学毕业后,马莹坚定地选择回到母校去做一名老师,因为最让她骄傲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她所带的高三班是山西桐封技师学院对口升学的班级,班级成绩不好,但马莹用她特有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英语,爱上学习。同时,在生活中她对孩子们也是关爱有加,和她的学生们亦师亦友。
在马莹看来,从学生身上可以看到老师的痕迹,翼城汉德园的学生之所以出了这么多教师,一方面是这些年来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老师们言传身教的影响。“这么多学生选择当老师,不但激励、鼓舞了老教师,也激发了年轻教师的热情,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年少仰视你,未来并肩行!对教师来说,最欣慰的莫过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