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始建于1948年的霍州一中,曾经一度辉煌,但近年来发展不尽人意。2022年9月,马俊岗担任霍州一中校长,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做一名关爱师生的好校长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人文素质、高超的管理艺术,必须具有乐于进取、永不满足的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火一样的热情。
2022年9月,带着领导的信任与嘱托,马俊岗走马上任霍州一中校长。此前,他已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了26年,在霍州电厂学校、霍州市教研室和霍州三中取得了不错成绩,收获了良好口碑。
上任伊始,他认真研究学校现状,虽然学校积压了多方面问题,但教师队伍中散发出的上进之气和希望学校再现辉煌的强烈愿望,让他深感欣慰。他组建了新的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初步确立了“树形象、稳生源、抓管理、提质量”的工作思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马俊岗始终以谦逊内敛、踏实勤奋的品格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尊重。这次也不例外,他一头“扎”进学校,以校为家,引领教师,关心学生,为全校师生做好表率。为了更好地倾听师生心声,他把校长办公室搬进了教学楼一层;为了方便老师们课间休息,他把教师办公室调整到离教室不远处;为了给师生有效减压,他改造了健身房;为了便于和师生沟通,他设立了“树洞”邮箱……点点滴滴的行动,拉近着与师生的心理距离。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靠的是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文化。时值开学季,他首先开启了校园变“脸”模式:墙壁粉刷一新,教学楼里进行了全新改造,加上了墙裙,每个教室前配上了班牌,老师们的办公室装修一新,人手一台电脑,操场上增加了各类体育设施。此外,校园里装上了大型LED电子屏,宏阔而高端,成为外界了解霍州一中的重要窗口。
面对学校存在的管理混乱的状况,他着手建章立制,实行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全员管理的立体育人模式。学校充实完善了教学常规、教研听课、绩效考核、职称竞聘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开、公平、精细化理念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值班领导职责明确,各尽其责,进行全方位督查,把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马俊岗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他打破学校多年来“一潭死水”的状态,提供大量学习培训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先后邀请中科院、人大附中、保定二中等单位知名教授、教师以及专家团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全国知名高考备考专家给高三学生作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全体高三教师赴西安参加二轮复习备考培训,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新旧高三教师团队和教研组长分别去贵阳、济南和大连参加培训,让他们学习掌握全新的理念和知识,更快地适应新高考。
他坚持公开课引路、示范课促教,积极进行教法变革、学法指导,改革考核形式,把评模、评优、评职称与教学业绩相结合,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赖不一样”,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在今年的教师节,学校对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让“人人尽己责,个个比奉献”意识成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生力军。霍州一中有近40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在职教师的20%。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采取的是“师徒结对”“传帮带”模式。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师父,师父从教案编写、双向听课、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徒弟拔节成长,全体教师共思共研共成长,教风学风更加浓厚。
为学子一生发展奠定人文素养之基
德育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品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点亮学生的精神火炬,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厚重坚实的人格底色。
马俊岗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将党建、团支部、思政课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有机融合,建立一整套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向上向善向美。学校以升国旗、团课、研学、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有效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作用,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停滞不办的校园文化节、运动会办起来了,同学们尽情参与展现风采,学习生活变得张弛有度、充满活力、多姿多彩。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学校制定了学生状态管理、学生行为习惯考核细则和班级常规管理考核方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反复抓、抓反复,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脆弱、厌学等问题,研究对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取得了初步效果。
将习惯养成延伸及课堂,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老师们围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从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入手,全力夯实基础,高度重视记忆,落实周测月考。班主任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学生早读课、自主课、课堂上都能静下来,专注听课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开展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说题、讲题,既激发了探索欲和好奇心,也学会了表达与交流。
马俊岗要的不是“管住”学生,而是持久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其道德情感参与到学习成长中来,内化为稳定的品质。学校将校友、家长请进学校,开讲座、作交流,协同育人。将励志教育列入德育内容,每周一次励志演讲,不定期开展主题报告会,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今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69名高一新生赴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博物馆、北京科技馆等地研学,同学们在行走的、开放的“课堂”中品味、探索,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了学以报国的远大理想。
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霍州一中2023年高考取得突破,600分以上5人,985、211院校录取人数35人,一本大文大理较往年净增47人,二本B类以上大文大理达线人数较往年净增102人,取得了低进高出、培优补差的初步成果。伴随着喜人的成绩,学校新生入学率创出新高,生源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声誉显著回升。
“霍州一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会正视学校不足,从一点一滴开始改进,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实现全面提质增效,让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成绩,马俊岗理智又清醒,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