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制作紫砂壶、展示《丁陶鼍鼓》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汇聚一堂,数控雕刻、3D打印等智能制造大放异彩……近日,在临汾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我市各职业学校师生纷纷展示着职业教育及全民终身学习的喜人成果,现场处处涌动着“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热潮。
匠心手工制壶
“在制作紫砂壶时,我们经过打泥片、围身筒、上底片、制作各部位、粘贴、烧制等环节后,打造出一件件紫砂壶工艺品,为紫砂壶赋予诗意与温度。”启动仪式伊始,由乡宁县职业中学牵头的紫砂陶艺产业学院省级陶艺大师吴志文携学生亮相,向观众展示了紫砂壶的制作技艺。现场,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打磨紫砂壶,让紫砂壶焕发“生机”。
“紫砂陶艺产业学院自2022年6月成立以来,依托乡宁县职业中学紫砂专业群,对接紫砂产业,联合政行企校10余家单位,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助力乡村振兴。”该校副校长、紫砂陶艺产业学院院长许昱介绍,“我们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聘请全国知名教师为学生授课,并把制作紫砂壶的70多道工序编写成校本教材《紫砂壶百日教程》,在全校开设《紫砂》课程,通过学习历史、手工制壶等,展现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和魅力,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两年来,该学院先后举办“紫砂,让生活更美好”“家长进校园”“中小学生体验紫砂”“紫砂技艺传承之旅”等主题活动,让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博大精深,呼吁更好地保护紫砂壶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参观学习研学实践人数已达万余人。此外,还联合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推介会、展览会60余次,并把紫砂文化艺术传播到俄罗斯、新加坡等地。2021年,该学院教师韩小梅设计的紫砂壶作品《致恒壶》荣获2021年中国(大连)国际文化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金奖。
传承鼍鼓文化
“咚咚咚!”启动仪式上,襄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30余名师生带来了非遗表演《丁陶鼍鼓》,他们时而击鼓边、时而蹭鼓面、时而打鼓帮,鼓点刚劲铿锵,吸引观众驻足观看,精彩生动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从2022年9月建团以来,我校将丁陶特有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与鼍鼓演奏技巧编辑成书,手把手教学生学习鼍鼓文化、演奏鼍鼓技巧等,先后有50余名学生加入该团。”表演结束后,该中心校长王俊亮表示,襄汾县拥有肥沃的艺术土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这一专业。同时,该校还将这一非遗文化推上舞台,先后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演出,深受社会好评。下一步,该中心将开设更多具有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职业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精益智能制造
“快看,我们的首批数控雕刻定制专属奖牌制作完成了!”当走进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21班教室时,学生宣浩举起刚刚制作完成的奖牌兴奋不已地向观众炫耀。
这件创意作品“奖牌”,是宣浩和班里多名同学突发灵感,自主设计,由该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郭浩泽指导操作加工完成的。“奖牌”采用铝合金材质,同学们通过CAD建模、锯切毛胚、铣削精加工等多道工序完成。该班同学杨胜凯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奖牌,道出同学们的心声:“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要努力不懈,当一名出色的技能生,弘扬工匠精神。”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既是与山西华翔集团校企共建专业,也是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合作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机加工技能,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6月,该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山西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与市总工会合作共建平阳工匠学院、与山西华翔集团共建华翔学院,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技术研发、人才培训。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培养学生1500余人,就业率达95%。”该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郭浩泽如是说。
“在5月12日至18日活动周期间,我们不但组织开展了自动化生产线演示,还进行了工业机器人编程展示、3D打印技术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职教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现职教风采,在展示中弘扬工匠精神。”该学院机电系主任李文军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引领学生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在全社会营造‘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学生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临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撑。”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