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老百姓为什么宁可自己没水喝,也要第一时间切断水源?我们的军队吃不饱穿不暖、武器还简陋,为什么能以弱胜强、连战连胜……”11月22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组织学生前往尧都区大阳镇官雀村临浮战役官雀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红色文化研学之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师生们在观看了历史影片《官雀战役》后,一起探讨当代青年有哪些责任与使命。
这是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思政课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该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牢“党建引领、两翼协同、建强队伍、多维育人”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具有职业特征、区域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近三年,该校师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26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省级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市长创新奖”等荣誉。
突出两翼协同
增强全过程育人新合力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搏斗……”11月29日10时许,在该校301教室里,庞书涛老师正在向高职检验2409班学生讲解《糖代谢——糖酵解》知识,他运用“学习通”软件,引用“感动中国——最美逆行者”事例,引导同学们在被消防员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感动的同时,带着“缺氧和高度劳累环境下,机体是如何供给自身能量的?”这一问题开始课程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任务,以更好地理解机体自身能量供给机理,这样的引入和学习方式,也让他们对自己将从事的工作有更高责任感、认同感。”庞书涛说。
多年来,学院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精心提炼教材内容、大胆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学习通”APP,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系列成效,先后获评省级思政工作室1个、思政省级职教金课1门、思政省级精品课程1门、思政微课24个。“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润物细无声’,只有我们每位教师都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该校教务处教务科科长白毛毛表示。
为积极推动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学院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共同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共同体,将“立德树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阵地,实现课程思政39个专业全覆盖。同时,创新搭建“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平台,并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堂效果不断提高。
该校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挂帅的专门领导机构,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近三年来,该校累计打造了18个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3项教学案例荣获全省优秀教案,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两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建强人才队伍
激发全员育人新动力
“我们应该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近日,该校思政部举办新入职思政教师听课评课活动。活动结束后,思政教师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内容丰富的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思政部新入职教师姜聪聪感慨地说。
为牢牢守住思政教育课堂主阵地,学院独立设置思政部,专门进行思政课教学管理。该校思政部定期组织教研室活动,集体研讨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还组织教师观看“周末理论大讲堂”、观摩东北师范大学与山西省“云上大练兵”手拉手集体备课、分批次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修等,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自2020年以来,该院大力加强“双带头人”“先进示范岗”“名师工作室”培育力度,累计提拔科级干部113名,引进专家人才3名,招聘高层次人才127名。
为积极引导教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学院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在长期规范管理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该校师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2023年,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彰显了思政育人新高度。
推进多维育人
优化全方位育人新效力
“先将剪纸图案与红纸订在一块,再做创意性修改,最后一刀一剪地‘雕刻’作品……”11月26日,在该校学生服务中心,鲁艳芳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同学们手拿红纸和剪刀,跟着老师的步骤尝试制作,刚开始略显笨拙,逐渐掌握要领后,一张张充满个性的剪纸作品应运而生。
“参与非遗剪纸活动,深感其魅力非凡。每次裁剪,体悟先辈智慧与匠心,都似与古老文化对话。非遗剪纸,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民族精神与审美意趣的延续,让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于现代社会绽放新光彩。”畜牧兽医241班学生张田辉边剪纸边有感而发。除此之外,该校还组建威风锣鼓队、花馍等非遗技艺学习组,创办了“业余党校”“青马工程”培训班,每年开展社团及校园文化活动近20余项,着力打造“一系一品”工程。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这是基层党员战斗的一线。”……在学院的新媒体平台上,处处可见发布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相关信息,传播正能量。同时,学院积极在校内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开展理论研究、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等活动;在校外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 “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引导青年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作贡献。
学余时间,学院思政部教师带领学生们深入挖掘临汾区域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截至目前,我们已在彭真纪念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等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将临汾特色文化、红色故事等融入学生思政教育。”该校思政部党总支书记武奇峰说。
“深入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学院党委书记段江燕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 郭秀婷 见习记者 张文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