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公益课堂“年”味浓

2025-01-22 09:18: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手握毛笔写字,感觉自己就像个小书法家。”“我把麦秆粘一粘、剪一剪,就能拼成一个‘福’字!”“倒上各种颜料后,扇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彩扇了!”……进入寒假以来,我市多个社区开设公益课堂,课堂上的年俗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踊跃参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墨香迎春,春联传递美好祝福

  1月16日,尧都区段店乡府东社区悦尚城小区党群服务站开展了“迎新春 写春联 送祝福”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活动伊始,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春联的历史渊源,从桃符的古老传说,到春联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让大家深深领略到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写横画时,要注意起笔稍顿、行笔轻快、收笔稳重。”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春联纸上挥毫,写下苍劲有力的示范字。参与者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毛笔尝试:小朋友们眼神专注,小手紧紧握着毛笔,努力模仿老师的笔法;老人们则凭借丰富的经验,书写出一幅幅笔力雄健的春联。现场不时传来阵阵赞叹,大家相互学习、互相鼓励。

  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财源广进平安宅,福运长临富贵家;一门福气随心至,千里春风顺意来……不一会儿工夫,一幅幅饱含祝福的春联铺满桌面,一句句吉祥话,在墨香中传递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这是我第一次写春联,感觉太有趣啦。我要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在门上,这样新年一定会得到亲朋好友的夸奖。”现场氛围热烈又温馨,临汾市兴国实验学校四(1)班学生侯艺阳和小朋友们互相分享书写心得,欢声笑语不断,浓浓的年味弥漫在空气中。

  麦秆生花,指尖绽放艺术光彩

  “这是我第一次制作麦秆画,它太特别了,我好喜欢!”1月19日,在尧都区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临汾市解放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陈美舍与其他小朋友们制作麦秆画,沉浸式体验非遗,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之始,洪洞县县级非遗传承人孙媛媛老师展示多幅精美的麦秆画作品,同时详细介绍了麦秆画的制作工艺,从麦秆的挑选、漂白、熨平,到绘图、剪裁、粘贴等步骤,每一步都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心血。小朋友们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麦秆原料,被这项古老技艺深深吸引。讲解结束后,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启创作之旅。

  制作过程中,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拿起麦秆,裁剪、拼接、粘贴,每一步都全神贯注。遇到困难时,身旁的老师及时给予帮助与鼓励。12岁的尹梦奇在拼接麦秆时总是失败,几近气馁,老师耐心引导:“别着急,调整下角度,你可以的!”在老师温柔的指导下,尹梦奇成功制作出“福”字作品,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摆弄麦秆,一点点拼凑出精美图案,我深知这不仅是在创作,更是在传承文化,既开拓了他的视野,又锻炼了他的耐心和专注力。”活动结束后,二年级学生李明起家长满心欢喜。

  漆彩映福,扇面装点生活绮梦

  “先往水桶里滴三到五滴不同的颜料,再用搅棒轻轻划动,最后将扇子边旋转边缓缓放进水桶,一个‘盲盒’漆扇便完成了。”1月19日下午,尧都区水塔街街道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漆’彩纷呈 ‘扇’亮新年”主题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平阳印染布艺传承人郭素勤一边向小朋友们示范,一边详细讲解着。

  活动现场,学生们有的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满是好奇与专注;有的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到了动手环节,工作人员为学生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漆扇制作材料,色彩斑斓的漆料、光滑的扇骨和洁白的扇面,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漆料,开始创作。

  现场不时传来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互相交流:“你看我这个颜色搭配得怎么样?”“哇,你制作的这个图案好漂亮!”一旁的家长和工作人员也没闲着,他们或是帮忙递工具,或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把把独特的漆扇逐渐诞生。学生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些漆扇,不仅是他们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见证。

  此次公益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发挥创意、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在未来,这些学生会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记者 郭秀婷 实习生 胡嘉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