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田间地头,一起“趣”春耕;在社区活动室,倾听“交子”的故事;踏进博物馆,触摸鱼龙的心跳……这个“五一”,增长知识、收获快乐的研学游成为不少学生的假期选择。在游中学、于行中悟,我市研学游有趣长知识,持续火“出圈”。
体验种植的乐趣
“先挖一条深15厘米的渠,再将小葱苗按照5厘米的距离整齐摆放,最后再埋坑浇水……”5月1日上午,临汾蜗牛红领巾志愿团的“种植课堂”在田垄间铺开,20余名小学生认真聆听。临汾市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邓裕枫捏着葱苗根部,学着老师的样子将苗身倾斜45度,细白的根须在泥土里舒展。7岁的秦莘航把葱苗往土里按得太用力,泥星溅上衣角,却咯咯笑起来:“我的葱苗在翻跟头!”学生们的指尖在泥土里穿梭,在劳动中收获快乐。
菜牌书写区,飘来彩笔划过纸板的沙沙声。四年级学生刘硕蕾稍加思索,在菜牌上一笔一画写的“我和小葱比个儿”墨蓝的字迹旁,她画了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个扎马尾,一个顶着葱苗般的卷卷发。柳奕如的菜牌上,“小葱快快长,我也不偷懒”的铅笔字歪歪扭扭,“长”字的竖勾拖得老长,像她踮脚张望远方的身影。
“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大秘密!”蔬菜认知区里,闫老师举起一张蔬菜图片向大家详细讲解,“一棵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话音未落,8岁的马悦畅举手喊道:“我知道,我们吃的胡萝卜,食用的是根;番茄和黄瓜,食用的是果实……”
“这样的劳动课堂,让孩子们了解了很多种植知识,不仅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活动结束时,家长们道出自己的活动感受。
倾听“交子”的故事
“早期货币以贝壳、粮食等实物为主,便于交换,但携带不便,限制了交易规模……”5月3日上午,在尧都区段店乡府东社区公园壹号合园小区内,一场以“宋代金融货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正在进行。
这是尧都区府东社区联合临汾市图书馆开展的研学活动现场。活动中,王老师结合尧文化背景,通过图文展示和趣味动画,由浅入深地阐述北宋时期“交子”在四川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讲解了纸币对现代金融体系的启蒙作用,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详细了解了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到贝币、金属货币的演变过程。
刷墨、铺纸、按压……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冯梓萱屏住呼吸,将宣纸覆在模板上轻轻按压,当一幅“交子”作品完成时,她忽然抬头说:“原来古人的钱不是冷冰冰的,上面还有好多故事呢!”
“如果你带着现代硬币回到宋朝……”活动尾声的脑洞环节掀起高潮,孩子们有的要换一匹汗血宝马,有的想换满屋子的胭脂水粉,邓熙汝的答案却让全场静默,“我想给妈妈换一张火车票,让她来看看我拓印的‘交子’作品。”王老师轻轻搂住孩子,“其实你手里的‘交子’,和妈妈手机里的电子货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社区与市图书馆的联动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居民文化服务形式,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了创新路径。”府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丽娟说,“未来,社区将持续开展此类文化研学活动,结合非遗课堂、传统节日等主题,打造‘家门口的历史课堂’。”
触摸鱼龙的心跳
“三、二、一!”5月2日上午,临汾自然博物馆里,40双眼睛瞬间被全息投影拽进2.4亿年前的古特提斯洋,混鱼龙摆动着尚未完全演化的桨状肢游过头顶,7岁的金小美下意识伸手去抓,却触到一片冰凉的空气——那是太岳山脉化石层里沉睡亿年的巨兽,此刻正以数字生命的形式重新呼吸。
在实物展区,讲解员举起巢湖龙化石,“这些骨骼上的凹痕,是它们与幻龙搏斗的勋章。”学生们轮流触摸化石表面的纹路,尧都区乡贤街小学学生王浩宇的指尖停在一道细长痕迹上,“这是不是鱼龙的‘伤疤’?”讲解员点点头,“每道痕迹都是一部生存史诗,就像你们摔倒后留下的疤痕,都是成长的印记。”
在互动实验区,学生们用流体力学软件模拟鱼龙游速,当屏幕显示时速25节时,12岁的郭沂璇惊呼,“比高铁还快!”讲解员却摇头,“这是演化2000万年的结果,就像你们学游泳,也要经过无数次练习。”尧都区临钢小学学生崔琪凡在VR设备里体验鱼龙捕食箭石,当虚拟牙齿咬住猎物时,她忽然说,“原来当顶级捕食者,也要不停进化呀。”活动结束时,每个学生都领到了鱼龙化石纹路的书签,尧都区育英小学学生郭思琪摸着书签上的尾鳍纹理,忽然望向博物馆外的天空,“2.4亿年后的今天,我们会不会也成为未来人的化石?”夕阳的余晖穿过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在孩子们的书签上投下一片粼粼波光,那是远古海洋的回响,正在今人的书页间轻轻荡漾。
暮色四合时,三组少年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写下日记:菜畦边的日记沾满葱香,“原来泥土不是泥土,是会呼吸的童话书。”;社区活动室的笔记本里,“今天摸到了历史的指纹。”;博物馆的纪念册上,“我们和鱼龙一样,都在时光里努力生长。”
这个假期的临汾,劳动的青色、历史的古铜色、科幻的靛蓝色,在少年们的生命里织就成长的光谱,在他们心底种下了对世界最本真的好奇与热爱——那是比任何课本都珍贵的成长养分,终将在未来绽放出最璀璨的生命之花。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