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原来古书就是这样一页页印出来的!”6月20日午后,市图书馆五楼阅览区惊叹声此起彼伏。随着两位小主持人清脆的开场白,由市图书馆和临汾蜗牛红领巾志愿团联合组织的“探秘平水版——平阳雕版印刷技艺体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20余名学生沉浸其中,开启一场与千年文脉的对话。
活动现场,古色古香的雕版、棕刷、宣纸有序陈列在展台上,老师手持泛黄的《平阳府志》复刻本,将临汾古城的千年往事缓缓道来:“这些书页里藏着临汾的山川形胜、人文掌故,每一道刻痕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学生们紧紧围在展台前,当得知古代匠人需耗费数月才能刻完一块雕版时,不约而同发出惊叹。
知识问答环节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平阳府志》最早成书于哪个朝代?”问题刚一抛出,张奕佳恒迅速举手抢答:“我知道!是清朝康熙年间!”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兴奋地向妈妈比出胜利手势。李子涛因准确说出平水雕版“刀工细腻、墨色匀净”的特点,收获全场掌声,小脸也激动得通红。
最令人期待的印刷体验环节终于到来。工作人员在现场示范立刷蘸墨、横刷匀墨的技巧时,学生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仔细观察。轮到亲自操作时,大家既紧张又兴奋。12岁的冯怡林小心翼翼地拿起棕刷,生怕油墨滴落在雪白的宣纸上;梁家恺在家长的协助下,将“首孝悌,次谨信”的字迹清晰呈现出时,他激动地跳起来:“妈妈快看!这是我印的《弟子规》!”
印刷体验结束后,便进入了干花书签制作环节。工作台铺上了淡雅的棉麻桌布,各色干花整齐排列,搭配着丝带、打孔器和透明塑封膜。老师讲解着构图技巧:“可以把大朵花放在中间当主角,小碎花点缀周围,记得留些空白才好看哦。”
老师讲解结束后,学生们便立刻动手创作。王浩博选了一束蓝色勿忘我做书签,要放进自己正在读的《海洋百科》中;席竟哲把自己印的《弟子规》裁成条状,在边角贴上粉色雏菊,“这样看书时就能想起今天参加体验活动的快乐啦。”任洋泽妈妈杨红霞看着儿子认真摆放花瓣的模样,不由地笑了:“这书签比买的有意义多了。”
活动尾声,图书馆准备的《平阳府志》手抄纸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捧着散发墨香的印刷作品和精致的干花书签,史宁道出家长们的心声:“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不仅亲手体验了非遗技艺,更用干花书签留住了这份美好,对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真切的热爱。”这场沉浸式文化之旅,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芬芳在书香中永续流淌。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