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个比喻用得太妙了,看得出来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9月12日晚自习后,临汾四中初二(427)班教室里依然灯火通明,该班班主任卫丽艳还在用红笔为同学们的作文写着暖心批注。
从2003年走出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校门,到如今在初中语文讲台坚守二十二载,卫丽艳始终以爱心为笔、责任为墨,镌刻下诸多育人暖事,曾多次荣获省市奖项,今年更是凭借突出表现,获评临汾市“优秀教师”。
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光
“卫老师,这是我给您带的明信片。”初秋的午后,已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孙同学特意回到母校,紧紧握住卫丽艳的手。看着眼前自信开朗的姑娘,卫丽艳不禁想起曾经那个躲在教室角落的身影——彼时的孙同学因焦虑症休学三个月,每次返校考试都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不安。
“孩子,咱们不跟别人比,就跟昨天的自己比,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也是胜利。”那天放学后,卫丽艳把孙同学留在教室,递上一杯热牛奶,轻声细语地疏导。此后的日子里,她的办公桌抽屉总备着孙同学爱吃的坚果,作业本上的批注也格外用心;孙同学在家学习时,她经常发送鼓励信息,有时是分享一句温暖的诗句,有时是聊聊班里的趣事。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孙同学的作文里写着:“卫老师的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害怕的路,让我敢抬头往前跑。”当孙同学拿着临汾三中的录取通知书,笑着说“老师,我做到了”时,卫丽艳的眼眶湿润了:“教育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到孩子找回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份爱,不仅藏在对特殊学生的关怀里,更融入每一节语文课的细节中。讲授《背影》时,卫丽艳会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她朗读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片段,再轻声问:“你们想起父母为你们做的哪些小事?”有学生说“妈妈每天早上帮我热牛奶”,有学生说“爸爸雨天接我时把伞都偏向我这边”;她顺势布置“给父母的一封信”作业,后来有家长特意打电话:“卫老师,谢谢您,这是孩子第一次跟我说‘我爱您’。”在她看来,语文不仅是教字词知识,更是用文字搭建情感的桥梁,让学生在感知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成长。
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添彩
“同学们,今天咱们不讲课,来场辩论会,‘到底是谁杀死了孔乙己?’”9月12日下午,在《孔乙己》一课上,卫丽艳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学生说“是封建科举制度害了他”,有的学生反驳“他自己的迂腐才是根源”,还有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谈“个人选择与时代环境的关系”。看着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眼神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卫丽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教学不能守着老方法,要跟着学生的需求变,跟着时代的脚步走。”这是卫丽艳常挂在嘴边的话。为让经典名著“活”起来,她带领学生开展《西游记》研读项目:学生分组扮演“取经团队”,有的研究“孙悟空的成长史”、有的制作“取经路线图”、还有的改编“三打白骨精”剧本,在校园文化节上精彩上演;为让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她自学剪辑软件,把《天上的街市》做成动画短片,让学生在视听结合中感受诗歌的浪漫;她还带领学生创办班级报纸,从采访、写稿到排版、印刷,学生全程参与,不少优秀稿件还被校级刊物收录。
这份对教学的钻研,让她收获了诸多荣誉:2019年《昆明的雨》获评尧都区优质课,2020年《天上的街市》获评临汾市优质课,2023年参与的课题获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但在卫丽艳心中,最珍贵的荣誉是学生的反馈:“卫老师的语文课像讲故事,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知识”“我以前不爱背古诗,现在觉得古诗里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正如她在教学反思里写的:“教师的初心,就是永远保持对教学的热情,用创新让课堂有温度、有深度,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思考。”
在教研中做好“传帮带”
“卫老师,您看我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是不是有点拖沓了?”9月12日晚自习,年轻教师陈娜敏拿着教案,略显紧张地问。卫丽艳接过教案,逐字逐句地分析,还拿出自己的备课笔记:“你可以用一段视频导入,再提问。比如讲《春》一课,放春天景色的视频,再问‘同学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这样能更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卫丽艳始终记得刚入职时,老教师手把手教她备课的场景。如今,她成了年轻教师的“引路人”,通过“青蓝工程”先后指导5名新教师。她的办公桌里有一本本“听课记录册”,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年轻教师的课堂亮点与改进建议;她会把自己积累的教案、课件、习题整理成资源包,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每周的教研活动上,她总是带头提出问题,引导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作文评讲课更有效”“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等。
在她的带动下,语文教研组形成了“集体备课—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的良性循环,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组,组内教师也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卫老师就像团队里的‘点灯人’,不仅自己发光,还把光传给我们。”同事们这样评价她。临汾四中校长张月霞也时常说:“卫丽艳老师用二十二载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四有’好老师。她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钻、对团队的责,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四中人。”
二十二载春秋,从青春年华到鬓染微霜,卫丽艳始终站在讲台旁,用爱心呵护成长,用匠心打磨教学,用真心传递温暖。正如她所说:“只要看到学生眼里的光,听到他们说‘因为您,我爱上了语文’,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做那个守着讲台、陪着学生的老师,直到桃李满天下,初心永不改。”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