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以“体·读·科”点亮学生成长路

2025-10-22 09:36: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以前放学就回家写作业,现在最期待的就是课后社团活动时间。”10月14日,市第一中心学校二(7)班学生董若澜一边往羽毛球社团跑,一边兴奋地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校以课后服务为抓手,将体育、阅读、科技等领域的社团打造成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在这里,运动的汗水、书籍的墨香、创新的火花交织碰撞,让课后时光不再单调,成为孩子们激发潜能、发展特长的快乐天地。

  体育社团

  在奔跑跳跃中绽放活力

  “丁零零!”当天16时10分,下课铃声刚落,学校操场瞬间热闹起来。篮球社团的队员们已经换好球衣,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热身。“传球要稳,注意队友的位置。”队长崔诗棋一边示范,一边大声提醒队友。这个曾经腼腆的男孩,自从加入篮球社团,不仅球技突飞猛进,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以前我特别怕输,上次比赛我们队落后了,教练却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比输赢更重要’,大家一起拼到最后,那种感觉特别棒!”崔诗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里满是坚定。

  操场另一侧的花样跳绳社团,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彩色的跳绳在空中翻飞,学生们随着节奏跳跃、转身,动作整齐划一。“三、二、一,开始!”随着老师的口令,三年级的学生们开始了“双人跳”比赛,他们配合默契,绳子击打地面的声音如同轻快的鼓点。“刚开始学‘双人跳’时,我和队友总出错,经常互相埋怨。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要‘互相包容、多练多配合’,现在我们不仅跳得好,还成了最好的朋友。”学生梁辰果笑着说,自从参加了跳绳社团,她的体能明显提升,以前跑步特别费劲,现在能轻松绕着操场跑圈。

  除了篮球和跳绳外,该校的足球、体能等社团也各具特色。在足球场上,学生们追逐足球,尽情释放活力;体能社团的学生跟着节奏跳跃,灿烂的笑容里满是青春的朝气。“学校的体育社团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体育社团老师贺利宏介绍,“课后服务时间里,学生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阅读社团

  在书香浸润中开阔视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在该校语文妙妙屋社团教室,老师通过讲解诗意、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魅力。

  “我以前不爱看书,也不会画画。自从加入语文妙妙屋社团,老师通过绘画的方式为我们讲解书中的故事,现在我每天都盼着来这里读书、画画,学习诗歌也没以前那么难了。”学生张若馨拿着刚画好的作品爱不释手。

  创意美术社团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老师准备了各类传统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器乐,还通过创意绘画深化认知。“原来留声机是能放声音的机器,声音就储存在唱片的弧形刻槽里。”三年级学生秦婕茹边用马克笔画留声机边兴奋地说。

  “在语文妙妙屋里,小朋友们不仅能‘穿越’回古代,体验古人生活中的乐趣,还能变身‘造物大师’,把古诗转化成各种艺术作品;既能欣赏书法家笔下汉字的优美舞姿,还能亲手练习,让每个字都像小精灵般漂亮。我们用好玩的方式解锁语文世界的无限奇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酷起来。”语文社团老师雷嘉惠说。

  自从学生们加入语文妙妙屋,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爱上了读书,周末也会和家长一起阅读、分享心得。“以前总担心孩子课后沉迷电子产品,现在他每天主动看书,还用绘画的方式解读书中故事,积极跟我分享书中趣事,亲子关系更亲密了。”家长王嘉悦欣慰地说。

  社团负责人王丽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在书香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大家终身受益的爱好。”

  科技社团

  在创新实践中点亮梦想

  “成功了!我们的旋转飞椅终于转起来了!”在编程社团教室里,传来一阵欢呼声。二(7)班学生金小美和队友们围在搭建好的旋转飞椅旁,击掌庆祝。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在课后服务时间研究编程、调试设备。“刚开始编程时,飞椅总是搭不好,我们特别着急。老师不断引导我们‘遇到问题不要慌,一步步排查原因’,我们重新梳理了程序,终于找到错误并改正了。”学生牛越然拿着编程平板,满脸自豪地说,“现在我越来越喜欢编程了,长大后想当一名工程师。”

  科技社团的“科学实验”活动同样精彩。当天,老师带领学生做“七彩光纤灯”实验,学生们通过调整光纤的排列角度、更换不同颜色的光源底座,观察光线在光纤中的传导变化。“原来光真的能沿着细细的光纤跑,还能变成这么多颜色,太神奇了!”二年级学生赵柚惜瞪大双眼,一边记录不同光源下光纤的亮度差异,一边兴奋地与同学讨论。“以前我觉得科学很神秘,现在自己动手摆弄这些光纤和灯泡,发现科学其实很有趣,能学到很多知识。”她表示,参加科技社团后,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显著提升,遇到问题也更愿意主动思考。

  除了编程和科学实验外,科技社团还开设了机器人等课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编写简单的程序,设计个性化作品。“我们的科技社团不仅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更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科技社团老师张海燕说,“在‘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科技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未知、点亮梦想,为未来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在市第一中心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为核心的百余个社团,共同构成了课后时光最美的画面。“学校将继续以‘双减’政策为指引,优化课后服务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在快乐成长中实现全面发展。”王丽华说。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