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1月4日16时许,放学铃声响起,市实验小学的校园却并未归于沉寂。操场上,篮球小将们摩拳擦掌,向篮板发起冲击;活动室内,编程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教室里,学生们正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欢快的手势舞……这是临汾市实验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场景扫描,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堂,正悄然开启学生们成长的第二时空。
近年来,市实验小学紧扣育人初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将课后服务作为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抓手。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与家庭实际,统筹各方力量,搭建起规范有序、特色多元的服务框架,从服务模式优化到内容供给升级,从保障机制完善到育人效能提升,全方位推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课后服务既有质量又有温度,真正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多彩乐园。
科学实施
构筑育人新天地
制度为基,规划先行。市实验小学科学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以“五育融合+非遗传承”为核心,依托校级、班级两级社团活动,系统提升学生动手实践与劳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的社团内容设计,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文化认同与创新精神,助力构建“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特色凸显”的课后服务育人体系。
该校创新实施“一师一能”走班式社团活动,充分发掘教师潜能,每位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上报社团项目,学校根据老师的申报情况,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班级社团的活动项目。
在市实验小学,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人人都是社团老师”已然成为该校高质量课后服务的真实写照,更是教师多元角色认同的生动体现。
从活动前的计划撰写与课程准备,到活动中的有序组织与个性化辅导,再到活动后的规范记录与过程复盘,每位社团活动授课教师都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从而确保每一项社团活动都高质量、规范化的开展,让学生们在每次课程中都能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走班式社团活动分为周走班、月走班和学期走班,校级社团固定开展活动,班级社团根据活动特点,采用社团教师带着活动走班的方式。该校负责人介绍:“我们的走班式社团活动,就是要为学生们搭建起一个多元成长平台。通过让学生们更多地学习、体验不同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特色活动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自己,精准发现并培育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育并举
绽放童年多彩梦
课后服务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补充,市实验小学牢固树立“五育并举”理念,精心设计社团特色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该校共有61个社团,分为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美育类、劳育类和非遗类六类。同时,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资深的专业人士和热心志愿者担任社团授课教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担任的是趣味数学社团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在设计社团活动时,我会将活动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刘艳俊说道,身为班主任的她,对于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后的变化,有较为直观的感受,“课后服务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获得了很多家长的好评。学生们明显变得活泼了很多,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同时学科整合也让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科学实验、手势舞、体适能、篮球、画脸谱……学生李梓涵对参加过的社团活动如数家珍。她说:“我平时就比较喜欢跑跳之类的活动,打篮球是我最喜欢的社团活动,每次参加篮球社团活动,我别提有多开心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社团活动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到家我还同爸爸妈妈分享有趣的知识,期待能有更多好玩儿的社团活动。”
润物无声
硕果盈枝满园春
教学楼内,一组组书写工整的书法作品、一幅幅构思巧妙的绘画作品、一件件奇思妙想的手工作品……漫步校园,处处都是学生展现风采的个性舞台。不仅如此,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月、“我的舞台我做主”和庆“六一”展演都是学生们的专属舞台,活动中,学生们用自信的演绎、专业的技能和饱满的热情,尽情展示个人风采,也充分彰显出社团活动的卓越成效与无限魅力。
“我记得今年‘我的舞台我做主’活动中,有位一年级的学生给大家带来了独唱《苹果香》,台风稳健,唱得也特别好听,我当时就一个感觉:学生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创造无限可能。”教师张景娟回忆起来,“除了学校组织的大型文艺汇演,我们的‘313课堂’同样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们尽情展示个人风采,增强自信心。”
张景娟提到的“313课堂”中,第一个“3”是指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1”是指一项特色,第二个“3”是指课堂学习的三个环节。其中,一项特色便是课前两至三分钟的学生展示,三分钟的时间,学生们或朗诵一首诗歌,或分享生活趣闻,或展示一项才艺,让学生在挑战中收获成长。
课堂之外,仍有书香萦绕;学业之余,更添童趣盎然。课后服务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也为学生们铺就全面发展的路径,该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拓宽课后服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系统构建涵盖科创、人文、艺术等多元领域的活动体系,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的种类与形式,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聚焦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动态优化课程设置与活动安排,让课后服务既有教育的温度,又有成长的养分,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广阔平台。”
记者 曹 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