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优秀教师、侯马市建工路学校教师贾克意:点燃兴趣 以爱育人

2025-11-12 09:4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贾老师的语文课像魔法,连不爱说话的我都想举手回答问题!”10月25日,侯马市建工路学校六年级学生周宸宇捧着刚写完的作文,眼里满是崇拜。从曾经调皮的“小麻烦”,到如今主动分享阅读心得的“小标兵”,他的转变,正是该校教师贾克意用爱育人的生动缩影。这位扎根讲台、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上课带着孩子们玩着学语文,课后关心他们的小情绪,连备课改作业都琢磨着怎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者的匠心和初心。

  课堂有趣有味

  深秋的清晨,贾克意的语文课堂上传来阵阵惊叹。这堂课讲授现代诗,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倾听窗外的落叶簌簌,再用画笔将心中的“深秋”画下来,最后为画面配上诗句。“老师,我画了枫叶飘落在石阶上,能不能写成‘枫叶的信笺,铺满了深秋的邮路’?”学生的提问让课堂瞬间热闹起来,贾克意笑着点头,顺势引导大家分组讨论,将零散的灵感串联成完整的诗歌。

  这样的趣味教学,是贾克意多年来的坚持。为了让学生不再“头疼”作文课,去年冬天大雪后,她特意申请带学生去操场撒欢——堆雪人,看哪组学生堆的雪人鼻子最可爱,打雪仗时约定“只许扔雪球不许推搡”,孩子们的笑声裹着雪花飘满校园。回到教室,贾克意让大家“把刚才的快乐写下来”,原本咬着笔杆皱眉头的学生,此刻都奋笔疾书,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李欣洋,都写下了“雪团像棉花糖,砸在身上凉丝丝的,却暖到了心里”这样的句子。“看到孩子们眼里有光、笔下有料,我就知道,这样的课堂是有温度的。”贾克意翻着学生的作文本欣慰地说。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堂节奏,贾克意设计了“基础闯关”“拓展挑战”两级任务:基础薄弱的学生先完成生字听写、课文背诵,再尝试仿写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参与“课本剧表演”“诗配画创作”,甚至自编《现代诗文集》。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排版,学生们全程参与,当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诗文集时,学生续倚嘉激动地说:“原来我也能当‘小作家’!”在贾克意的带领下,学生们广泛阅读,班级多次获评“校级书香班级”,多名学生在市级作文比赛中获奖,语文平均分更是稳居年级前列。

  教研有声有色

  “这堂‘分层教学’示范课,要重点解决‘如何让后进生跟得上、优等生吃得饱’的问题。”在10月份的教研活动中,贾克意正和同事们打磨教案。

  每次组织研训活动,贾克意都会提前走访班级,收集一线教师的困惑——有的老师愁“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的老师怕“作文讲评没效果”,她便针对这些问题,邀请骨干教师分享经验,设计“读写结合”“情景教学”等实操环节,让教研活动真正“接地气、解难题”。

  除了校内教研外,贾克意还多次主动前往侯马市凤城乡中心学校、上马学校等乡村学校送教。每次出发前,她都会提前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乡村孩子接触课外书少,就带了不少课外书当作礼物;了解到教师们对“分层教学”有疑问,就精心准备示范课,手把手传授方法。“记得在502学校送教时,一个小女孩拉着我说‘老师,您下次还来吗’,那一刻我就明白,送教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递希望。”贾克意的声音里满是坚定。

  作为班主任,贾克意更是把习惯培养刻进了日常。班级里的习惯考核表上,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曾经爱打架的小宇(化名),就是在她的引导下,从负责卫生角开始,慢慢变得有责任心,如今不仅纪律变好,成绩也稳步提升。第一次拿到奖状时,小宇偷偷对贾克意说:“老师,我以后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这样的故事,在贾克意的班主任生涯里有很多。

  美育有守有创

  陶艺兴趣课上,学生们专注地揉捏手中的陶泥,贾克意在教室中走动,不时停下来耐心指导。“揉泥巴的时候要轻轻用力,像呵护小树苗一样。”作为陶艺兴趣小组的老师,她深知陶艺课不仅是做手工,更是对非遗的传承。她给学生讲“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带大家看非遗传承人制作陶器的视频,鼓励学生亲手揉捏陶土,制作茶杯、小动物等作品,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师,您看我做的小老虎,是不是很威风?”学生张灏竹举着刚捏好的陶艺作品向贾克意展示。贾克意蹲下身仔细端详:“很棒!要是再把老虎的耳朵捏得圆一点,会更像哦。”她一边指导,一边给学生讲解:“捏塑时要注意对称,才能让作品更加稳固。”

  贾克意的陶艺课堂上,没有嬉笑打闹,一团团陶泥在学生们稚嫩的手中、在专注的目光里慢慢成形。“每次看到他们捧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分享创作思路时,我就觉得,非遗传承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贾克意看着一件件的陶艺作品,笑容格外温暖。

  从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学,到教研路上的责任担当,再到非遗传承中的耐心引导,贾克意用28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她就像一盏灯,用热爱照亮学生的成长路,用匠心守护教育的初心,在多角耕耘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芳华。而这份坚守与热爱,还将继续陪伴更多孩子,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记者 景秀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