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12年来,他带了四届高中毕业班,每届达线人数都是本校同届的第一名,特别是2008年,高考达线37人,达线率80%。他连续4届均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05年、2007年被侯马市教委授予“高考功勋”,2008年获得临汾市“优秀班主任”称号。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教师赞歌。
12年来,张立功视教学为生命,以管理为突破,待学生如爱子,总结出了“四个一”并将其贯穿于具体教学工作中,精心呵护、热心浇灌“园中之花”。
座位排列:一反常规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调配好座位。多年来,张立功创造性地打破常规,对学生的座位进行重新排列。
排列的方法是:课桌两排对放,侧对黑板讲台。如同圆桌会议,并定期轮换,原则是每次轮换不能与同一人再为同桌。他认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首先,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没有桌子可靠,暗示人的一生要靠自己的努力。其次,同桌很多,便于交流学习。
联系家长:一以贯之十多年来,他与所带班级的家长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每接一届新班,他都把这一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每届新生,务必先与每一位家长见面沟通。
比如,有一位姓邢的同学,性格比较孤僻,张立功老师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 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去世,母亲靠打工维持生计,还要供她上学。随后,张立功老师亲自登门,并告诉她的母亲:“孩子是优秀的,一定可以考上大学。走进一中就是一家人,我们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丢掉任何一个学生。”通过努力,张立功为该生争取到了学校免费指标。结果有4次达免费指标,两次未能达标。张立功老师就用自己的工资替她交了学费,他还把自己的工作饭卡送给了她。结果这个孩子很争气,高考考了559分,高于一本线13分,被南京工业大学录取。
警语批语:一针见血深刻的警语、凝炼的批语,往往会震撼学生的心灵,并成为他们始终不渝的座右铭,激励学生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张立功老师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在教室后边黑板上书写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寄语,如有一条寄语:“变绝望为希望,变梦想为现实,变焦躁为平和,变愿望为动力,变荆棘为财富”。同时,张立功老师制定的班训也很有特色。比如他有一条班训是:有什么样的期望就有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动力,有什么样的动力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教育对话:一一对应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育的效果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准 切入点,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个姓宋的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父母失望,孩子也没信心。张立功老师想只要进入他的班级就是有师生缘分,他就有义务、尽全力教育他、引导他。他总结出这孩子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上网;二是玩世不恭,藐视老师。咋办?张立功老师先没有批评他,而是每天放学,甚至深夜时间到网吧里找他,第一次发现,张立功老师没有批评该同学,半个月没去;第二次发现,张立功老师还没有批评这个同学,一个月没去;第三次发现,张立功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特点,只对他说了一句:“我实在是太无能了,我真的教不了你了,你另请高明吧!”张立功老师然后“摔门”而去。
第二天,当张立功老师来到办公室时,发现宋同学早已在门口等他了。张立功老师立即抓住对其倾心长谈的良机:“我知道你喜欢打篮球,而且打得还不错,打球有股儿男子汉的霸气。如果在学习上你也能表现这种姿态,那可真是了不得。”从此,这个学生一改以往陋习,全力投入学业。最终,这个学生高考考了567分,远远高出一本线20多分,被东北大学录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张立功老师又接了一个新班,面对昔日的讲台,新鲜的面孔。他说:“高中进行了新课改,我又带了高一新生,一切又是起点。
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一如既往地与学生同行,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下一篇: 崇实小学“激励性评语”成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