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呼唤多媒体

2009-08-27 08:1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下面,我就《滔滔黄河》一节的教学设计,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导入《滔滔黄河》一课时,我先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影视片段,让同学们在欣赏豪迈的歌曲、雄壮的画面、深情的朗诵中,体会黄河滔滔气势、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的伟大和无私,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母亲河、亲近母亲河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在介绍黄河上、中、下游三段的自然特征时,我先出示了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下黄河的轮廓特征,思考这种九曲形态与她流经的地形区有什么联系,然后再把黄河各段的典型风光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总结各段的自然特征,从而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清楚易懂, 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如在介绍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先放了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而成,罪魁祸首原来是黄土高原中游的水土流失。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如介绍黄河干流轮廓特征时,从源头到入海口,用着重亮色、闪烁的方法来突出干流的走向和大“几”字形的特征,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5.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贴近生活、融于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并试着去分析、解决一些地理问题和事象。真正做到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理念来指导教学,让教学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地理素养的新时代公民。(汾西三中 要丽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