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兴教强音,为未来奠基。回首两年来蒲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日新月异的“身姿”令人瞩目:进行了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大换血”;出台了全县中小学学校布局建设调整政策,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实现教学相长为方向,课堂教学改革浪潮澎湃……该县县委书记乔建军、县长王国平斩钉截铁地说:“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将千方百计、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地做好这件大事、实事。”
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
大力度实施“造血”工程
—— 2008年年初,调整了24名到龄校长和局股室负责人,辞退了15名长期不上岗正式教师、38名代课教师,对53名教师进行了岗位转换,从282名师范类大专以上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69名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
—— 2008年7月,采取“伯乐相马”的方式,广开选贤任能之路,在全县登记在册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中公开选拔高级中学、蒲县一中、职业中学校长;组建了教科局新班子。
—— 今年3月、5月、7月,连续三次在山西师范大学等地举办招聘会,录取97名二本B类以上师范类毕业生,并签订就业协议。6月赴太原开办特岗教师专场招聘会,录取26名特岗教师。
—— 今年7月份,县委、县政府高薪为高中每科聘请一名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打造“名师工程”,通过名师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尽快培养出一批名优骨干教师群体,为大面积提高蒲县教育质量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对初高中在岗的455名教师进行了集中考试,考试结果作为下一步教师转岗的主要参考依据。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这一“抓手”,不仅唤起了广大教师的从业热情,使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而且为优秀教师的发现、培养、晋升提供了平台,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竞聘上岗到任后的蒲县一中校长亢建华说:“通过竞聘,使我的才能得以充分展现,但更加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我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蒲县教育担当。”
“多元化”创出课改新模式
该县下定决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加大对教师学习培训的资金投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再改进”的路子,先后组织校长、教师分赴广州、西安、灵石、榆社、昔阳、右玉等地参观,学习优秀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和课堂教育模式。通过一系列考察学习和充分论证,确立了课堂教育改革的方向。小学以城关小学为试点,学习广州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课堂上教师用积极引导理念有效点拨,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学习,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秩序活而不乱、实而不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以蒲县一中为试点,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摸索出一套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共享、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县推广,为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高中借鉴榆社中学成功课改经验,并在全县教职工中发扬榆社中学吃苦耐劳、勇于奉献、顽强拼搏的爱岗敬业精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蒲县教科局局长刘向平说道,“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全面推广,整体推进,将课改引向深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改革涌新潮,振兴挥壮志。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教育的发展蓝图在教育人励志图强中渐次展开,蒲县的教育事业必将在积跬步中渐至千里,在积小流中渐成江海,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讯员 辛耀恒 张鹏 李红霞 杜建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新疆60万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双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