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最缺少的不是金钱资助而是自信

2009-09-04 18:1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华网北京9月2日专电(记者 舒静)目前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家境清寒的学生步入校门,该如何适应新环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贫困生而言,最重要的已不是金钱资助,而是如何培养自信和融入环境。 

“现在我们不是担心没钱,而是有钱不好发。”负责学生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团委书记王瑞敏说。据她介绍,由于学校有健全的资助体系,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及各类奖学金,贫困生已基本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 

然而,家境清寒的学生突然置身于成长背景大不相同的环境中,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问题接踵而至,部分学生还会因物质条件的强烈对比而自卑。这些学生该如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环境? 

首先要正视问题、接纳现实。经常与学生交流的王瑞敏建议,不要因贫困而抱怨或与别人盲目攀比,要学会从内心接纳并主动求助。自卑不是问题,问题是不敢正视自卑。 

其次要自立自强、解决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做家教、利用寒暑假实习等方式,可使学生在挣钱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参加社会实践较多并担任职务的学生对自我的确认会更强、更自信一些。”王瑞敏说,通过这些锻炼可以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得到尊重和认可,逐步克服自卑、胆怯心理。 

三是要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王瑞敏说,要结合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兴趣能力等考虑未来的道路,将学业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规划得早,贫困生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有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也更具备踏实负责等优秀品质。 

王瑞敏还针对贫困生身边的同学老师提出建议:要学会接纳不同的看法和生活习惯,如聚餐时要考虑个人承受能力等,并用尊重的心态互相交流。班主任、辅导员则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帮助。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