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技能教育在全市教育全局中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凸现。从振兴教育动员大会以来,围绕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问题,各县(市、区)、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行动。从日前市教育局对46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清查及量化打分中,我们看到了以公办职校为依托,与行业企业结合定向培养为特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补充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
—— —职业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大部分县(市、区)都加大了政府统筹力度,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解决职业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使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如翼城县2005年投资600万元买下了原南园高中给职业中学,2008年财政拨款330万元建设实习车间,投资60万元购买了120台计算机,投资30万元硬化了校园。今年,又投资20万元改建操场,投资810万元建设实训大楼,目前已破土动工,投资50万元建校园网也已列入财政预算。曲沃县已征地2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职业中学,5月1日奠基动工目前已有300万到位。
侯马市去年征地200亩投资1.5亿元新建职业中学。
襄汾县邓庄职业中学自筹资金180万元建起了2640 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筹款185万元建3640平米的学生公寓,2008年县教育局拨款和自筹资金90多万元,建起了教职工住宿办公楼,投资44万元硬化了地面和其它辅助设施,今年县教育局拨款20多万元修建了学校围墙。襄汾县职教中心2008年县政府把农业局未建成的3000平方米的一座大楼划拨给职教中心,又划拨1000万元改建实训楼和4000平方米的实习车间,目前,这两项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吉县政府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为职中新征地87亩,校园由原来的40亩扩大到127亩;二是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楼、餐厅和综合实习楼;三是连续三年为学校招聘本科教师23人。民办学校中自筹资金购买土地独立办学的学校有洪洞县新东方职业学校校园占地83亩、临汾惠祥职业学校校园占地70亩、临汾汾河职业学校校园占地45亩等。
——“双师型”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推进。
我市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来抓,通过引进具有实践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技能考核等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在职攻读硕士和高级研修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009年我市省级学科带头人在原来3人的基础上又有11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原来9人的基础上又有32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联合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大部分职业学校均能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灵活设置专业,且有稳定的骨干专业。全市职业中学共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种植、园林、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酒店服务与管理等70余种专业。
学校与行业企业能结合定向培养,既解决了师资、经费、实习基地等问题,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如吉县职业中学采取“借船出海,借鸡下蛋”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借发达地区院校的实训条件、师资和就业渠道办学,先后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7所院校联合办学,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目的。
——办学行为基本规范。
大部分职校领导教育素质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达标,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校内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确保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各校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专业每学期至少一次、人人参加的技能比武,并参加省教委的技能比赛;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鉴定与考核获证率达80%以上;积极与省内外用人单位联系,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与用人单位、家长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帮助学生就业,就业对口率70%以上。
——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校都能结合技能教学要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投入一定资金添置实习实训设备,真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霍州市职业中专2008年投资500万元强化了实习基地建设,其中设有机电、汽车专业实习基地、医护实训室,充实并新建了计算机房,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市民办职业学校已达22所,在校生7483人,占全市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在校生总数的25%。
创建于1984年的蒲县职中,多年来由于投入不到位等原因,学校招生寥寥,2007年更是达到谷底,招生不过几十人。2008年,该县实施校长竞聘上岗后,县上加大投入,改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常规管理,扩大招生宣传,当年招生就比以往长了两倍多。今年的状况比去年又有好转,该校与省工贸学校实行联合办学,招生人数又达到去年的两倍。
该校校长刘效鹏在接受采访时说,关键是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多方支持,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这是职中招生节节攀升、学校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008年全市职校招生人数为13351人,2009年招生16145人,以前招生时门可罗雀的职校现在初现了门庭若市的景观。一个以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已在我市初步形成。 (本报记者 郭璞)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下一篇: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