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堤村乡李村关工委工作纪事

2009-12-03 16:3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爱心奉献 真抓实干
关工委主任王安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及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乡党委、乡政府及县民政局打报告,春节期间,县领导给他送来面粉、食油、被子和现金,使他又重新返校。学校免除其一切费用,教师们还给他买了大量学习用品,去年又把他送到洪洞县五保服务中心,然后转送到冯张中学学习,其祖母梁孝高兴地逢人就讲,要不是关工委和政府的关心,我孙子肯定成了睁眼瞎子。村内人多地少,青年无业可干,关工委一班人感到,不安置这一部分人就业,将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因素。关工委一班人四处奔波、八方联系,先后给远中公司、宏达公司、隆鑫公司、金山焦厂等安置无业青年一百余人。这样,他们有了用武之地,有了正当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他们从内心里感激关工委这个桥搭得好。
慷慨解囊 竭诚助教
村党支部、村委会、关工委一班人,通过理论学习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谋发展、创和谐,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免除本村小学学杂费,每年达10400元,补助学校办公费25000元,给13名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奖21000元,其中最高奖金达1500元;补助民办教师工资13500元,人均达400元。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高,人人爱岗敬业,个个挥力育人,几年来成绩均名列全乡前茅。除助教外,还帮困扶贫以 利人才深造,每年给考入大中专的学生不同金额的补助。在8月21日捐资助学仪式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工委主任勉励大家勤奋学习,立志成材,为祖国、为家乡争光。学生代表李心刚表示决不辜负各级领导期望,一定为祖国交一分满意的答卷。家长代表刘平发言说:“要不是党的领导与大家的帮助,我儿子怎能进了航空大学的门,还是党的领导好,党的政策好。”
多方筹资 以书树人
该村图书室系村校合一的图书室,它始建于1993年9月。在省教委验收“两基”期间,通过学校集资、村委资助、学生捐书、企业家出资,合计存书达6114本。室内设图书柜5个,管理员1人,订有供书管理制度,每周进室阅读者达70人次。通过看书丰富了师生知识,扩大了视野,充实了知识基础。2005年大专考试,本村的考生达21人。党支部村委会给大专生每人补助1000元,中专生每人补助500元。2006年大专考试,达线者8人,本科补助1000元,专科补助500元。
教师侯春秀看了《山西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及山西省反邪教协会联合出版的《远离邪教,崇尚科学》一书后,很受启发。身为班主任的他,组织召开了反邪教歪理邪说主题队会。学生王平平学了法制教育一书,懂得了法律不允许招用童工。她姐姐14岁,父母让去太原当童工,她说服父母,让姐姐又到晋槐中学学习去了。
青年王伟伟在图书室借阅了《菜的烹调技术》先在堤村饭店实习一段,被临汾一旅店每月以800元的待遇聘走了。青年李文胜学了《当代木器》一书,办了竭民木器厂每年可收入两万余元,新建平房3间。女青年王娟娟借阅了《时代发艺》一书开了个娟娟发廊,每年可收入15000元左右,她家买了摩托、彩电、饮水机。王仲伟学了《苹果树的管理》一书,掌握了剪枝、蔬花、蔬果技术,自己承包的二亩苹果园获得大丰收。李吹琴读了《电焊》一书,学会了电焊技术,收入可观,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反映说:”咱的儿孙确实沾了阅读书籍的光。”(作者:王安善)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