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建成全国最大的民俗艺术博物院

2009-11-26 09:2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20余年创办的,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带动项目。王勇超先生是陕西省著名民营企业家,从建筑小工做起,励精图治,奋发创业,先后涉足建筑、地产等多个领域。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针对许多民间文化遗存不断遭毁灭、濒临绝地的现状,他毅然将自己的资金、精力全部投入到对民间文化的抢救性保护上来,累计投资数亿元,对散落在民间的优秀民俗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征集和保护。目前,共抢救性征集保护了自周秦汉唐以来的各类石雕、砖雕、木雕、民居、民俗器具、古今名人字画等33600余件(套)和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并抢救性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以八千多个精美的石雕拴马桩和四十院明清古民居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目光,它是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共同财富,被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赞誉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标本库”、“世界性的奇观珍宝”、“天下一绝”。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整合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他以个人之力,兴抢救保护民间文化之风,于2008年创办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为了宣传、研究、弘扬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他组织专家学者召开了“关中民俗艺术研讨会”、“抢救保护关中民俗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编辑出版了33万字的《关中民俗艺术论集》,并先后发表《抢救文化遗产重在民间遗物保护》、《珍藏历史,把根留住》等论述,呼吁人们认识、抢救和保护民俗优秀文化遗产。
目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文化部命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陕西省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先进单位”、“陕西民间文化保护示范单位”,被陕西省和西安市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王勇超本人被评为“陕西省杰出青年实业家”、“陕西省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被文化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区。目前已有收藏、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构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民艺、民风、民情的历史风貌。
该博物院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大型优秀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成为以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研究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对于进一步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要作用。(记者 黄俊英)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