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同是农民后代之故,对路玉香的诗,我挺喜欢,心中也时常滋生出诸多疑问:“在田间劳作的间隙里,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她是怎样诗意地感知着劳动、感知着生活、感知着这个时代?她是如何把自己心中的体会倾注笔端,写出了厚厚一摞诗稿,并多次获奖?”带着这些疑问,我专程前往翼城县晓史村走访了路玉香。
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诗人
走进路家简陋却洁净的北屋,看到桌子上摆的和墙壁上挂的都是各类赛事的奖牌、奖状,一下子让我的情绪活跃起来。尤其是看到路玉香最新创作的诗歌作品,更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那份喜悦之情。于是,我们便在墨香浓郁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真挚的心灵沟通。
小时候,路玉香的家境贫寒,因而有过几次险些辍学的经历,是父母省吃俭用为她凑足了学费,方使其免遭辍学之痛。她自幼天资聪颖,八岁入学,勤奋好学,好胜心强,各门功课名列前茅。作文更为突出,一直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班上最早加入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还是在上小学时,便以一首《愿做革命红小将》而名扬校内外。那时,路玉香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当一名诗人。
梦想与命运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很大的,童年的路玉香,正赶上“十年动乱”。尽管当时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但酷爱读读写写的她,偶尔遇到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便会反复阅读,连报缝启事都不放过。初中尚未读完,一场意外发生了:父亲在抢救村里失火的变压器时身受重伤,集体财产保住了,父亲却从此患上顽疾,卧床不起。顶梁柱突然倒塌了,一家七口人怎样生活?面对年迈的奶奶、身子单薄的姐姐、还是年幼的弟妹,母亲哭成了泪人。为了照顾父亲,更为了填饱肚子,年仅14岁的路玉香,只好含泪辍学,回乡务农。
眼下最实际的选择,使路玉香内心世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但痴迷诗歌创作的路玉香,始终没有放弃当诗人的梦想。她以农村好人好事为题材,为村里的演唱队创作了大量的琴书、快板。作品搬上舞台后,她也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引起了县文化馆负责人的注意,多次邀请她参加县上的文学活动,并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扶持。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路玉香省吃俭用自费参加了《鸭绿江》杂志创作函授班。
功夫不负苦心人。路玉香成功了,她相继被当代青年文学研究会、省诗词学会、新田园诗书画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不少作品也在全国获得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其诗集《诗苑鸟语》,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广泛好评,翼城县委宣传部特意举行了“路玉香诗集《诗苑鸟语》发行暨作品研讨会”。从此,农民女诗人的称谓传遍三晋大地。
精心打理诗歌的田园
简单枯燥的田园生活,不时激发着路玉香的创作灵感,田间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在她眼里都长上了诗的翅膀,扑棱棱地飞进脑海。她常常在劳作的间隙,坐在地头的树荫下,或痴情凝望头上蓝天,或屏息注视脚下青草,或随意摆弄一块土坷垃,久久地冥思苦想。
路玉香说:“创作是我的第二生命,诗歌占据生命的一部分。”细细品读着她的诗,我便在其笔墨流动的轨迹中窥视到她的生活和性格、文化和品位,那么的深远而又博大,那么的厚重而又空灵,正像她的为人,温柔、宽阔、厚实、真诚。我非常清楚,诗集中有她数不尽的艰辛泪水,也有她道不完的发自生命深处的喜悦之情。
路玉香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农民诗人。“诗言志”在她的诗歌作品里有充分的体现。有些诗如果只从风格上看,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是出自一位农家妇女之手。《中国龙》一诗这样写道:“雄姿是万里长城/昂首是珠穆朗玛峰/血脉是长江黄河/筋骨是山岳丘陵/五千年的文明铸就精魂/五千年的风云冶炼雄心/五千年的变迁舞转乾坤/五千年的飞腾震撼苍穹……”她以诗咏史,以诗言志,壮怀激烈,荡漾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
路玉香的诗歌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她的 诗如乳、如露、如筝、如琴,那么质朴、洁净、醉人。《送行》诗如此下笔:“不是牵肠人/那知瓜连藤/唯有送行时/更觉分别痛/车行招手影/霎时被朦胧/急车驰如箭/留下心似弓/腹囊像刀捅/肝肠穿百孔/多想插翅追/再多送一程……”笔蘸心头血,字字感天地。情真意切,激荡心扉。诗情的凝聚,诗化的至理,真像是一块块巨石投心湖,溅起一朵朵浪花,激起一层层波澜。她的诗是“水到渠成”的一泓清泉,是“瓜熟蒂落”的一枚果实,是“真情实感”流出来的一滴热泪,是用挚爱和生命酿造出来的一脉乳汁。路玉香的诗,具有着独特的田园诗味儿。
思想决定着诗人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敏锐性,决定着总结生活、提炼生活的深度和高度。
路玉香虽然是一位农家妇女,可她却与其他农民诗人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她能够穿透生活的表层,达到理性的层面、定性的准确。于是,诗里便多了一份政治上的清醒。
路玉香的诗歌多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在荷锄田间之余,不懈地探寻,反复地琢磨。然后,将积累和掌握的大量素材幻化成诗,呈现出鲜明的田园特点和时代特色。全部诗歌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主题,描绘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为教化村民、匡正村风、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路玉香没有被时下文学界的“喧嚣”所影响和动摇,也没有在物欲和金钱的诱惑下迷失自己,而是“子夜披衣揽新月,拂晓闻鸡笔如风”,在自己那充满孤寂和希望的田园里坚守着、耕耘着、行走着。(王友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安泽县举办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
下一篇: 市卫生局举办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