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艺校副校长马杰敏介绍,我市这次参加小梅花比赛的队伍比起往年来,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传统。根据孩子学戏的规律和临汾蒲剧的特点,这次我市小选手注重继承蒲剧的传统剧目,像蒲剧传统戏《杀府》以及《莫愁投湖》都曾经参加过全国小梅花比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苏三起解》、《阴阳河》也曾参加了大梅花奖评审的演出,这都是蒲剧的传统精华。二是功夫全面。我市从参赛第六届小梅花奖开始,共获得41个小梅花奖,其中两次拿到第一名。这些参赛小选手的大多以做、打(舞)为主,即使偶有以唱功为主的,成绩也不靠前。而这次我市 的6个剧目中,戏曲中的“唱、做、念、打”四功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以唱功见长的《苏三起解》、以做功见长的《阴阳河》、《杀府》、《莫愁投湖》、以念功见长的《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以打(舞)功见长的《花木兰·征途》。尤其难得的是《痛说革命家史》以“念”功为主,这不但填补了我市的空白,而且在全国小选手中也极为罕见。三是绝活突出。蒲剧中绝活很多,在以往小梅花比赛中大都有过精彩表现,这也是蒲剧的一大特点。这次除了水袖功、髯口功、圆场功亮相外,又有新的绝活看点—《阴阳河》中的担子功,并且由担子功加水袖功,这样的难度即使成人演员也很少能做到。
据悉,市艺校正在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指导,对参赛的6个剧目进一步完善。(记者景秀红)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启动
下一篇: 我市开展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