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站,小学教育的编外大军

2010-05-08 09:4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周末就要结束了,10岁的张怡(化名)依依不舍地看着妈妈为她收拾好行李,骑着电动车把自己送往解放路二小旁边的馨苑辅导住宿中心。这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个星期除了周末在家,剩下的五天,都在学校和辅导站度过。
同张怡一样,市区各大辅导站到处挤满了这样的学生。正是这群学生,也让辅导站这一新兴事物成为一个悄然突起的产业,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辅导站:方兴未艾

据了解,这类辅导站大多分布在各个小学附近的居民小区内,一般每个小区至少设有五六个辅导站,住宿条件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
这些辅导站多为单元房,或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内设厨房和卫生间。成规模的辅导站均配有辅导老师和杂务工,辅导老师主要负责辅导学生们的作业,他们之中有的是正规学校的教师从事兼职,有的是离退休老教师全权代职,还有一部分则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杂务工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做饭,收拾房间,清洗衣物等,他们的来历则较为复杂。
在这里居住的学生多为12岁以下的小学生。辅导站因规模不同,学生数量也不等,一般都在20名以上,40名以下,以男生居多。以住在馨苑辅导站的学生为例,他们每天由专职人员统一接送,通常11时50分至12时20分分年级学习、巩固上午所学知识,12时30分至13时为午餐时间,13时至14时为午休时间。下午放学回到辅导站后,学生首先要独立完成作业,随后辅导老师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晚上7时至8时为学生的游乐时间,8时30分至9时集体关灯休息。
辅导站按日托和全托收费。在辅导站吃午饭,下午放学回家被称做日托,每名学生每月交纳100元至200元不等的费用。如果每个星期吃住都在辅导站,则称为全托,每月收费300元至500元,或者按学期收费。按照这一收费标准,每年规模较小的辅导站可盈利3万元左右,规模大的则可以盈利10万元以上。
辅导站越来越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寄宿学生家长王萍说,孩子在这里可以增强独立性,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树立集体意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摆脱了在家相对孤单寂寞的生活,这不仅有效减少了家长的负担,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生活的场所。
但与此同时,担忧也一并出现。

家长:喜忧参半

在市区某辅导站,记者看到,所有学生按照不同的年龄被安排在三个房间内,其中男生两个房间,女生一个房间,房间内7张上下床铺横向摆在一起,年龄小的学生睡下铺,大一些的则睡上铺。而室内的客厅成了临时的教室和餐厅,显得非常拥挤。
祁女士的儿子王瑞(化名)早在两年前就被寄宿在解放路第二小学附近的某辅导站。原先,夫妻二人在市区打工,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他们将孩子送进了解放路第二小学,但是孩子的上学放学接送又成了问题,于是只能把孩子送到这里,每周星期五接回家。她感叹:“我们的学历不高,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一点忙也帮不上,这也是让孩子来这里的原因。但辅导站的卫生环境、饮食质量都让我们担忧,既心疼,又无奈,可为了孩子学习成长,我们别无选择。”另有家长说,这些辅导站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并未办理营业执照、卫生执照等相关手续,甚至连炊事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无人核查,更别说教师的能力水平高低了。

学生:各取所好

对于这种寄宿生活,学生的看法也不一。小学生天性爱玩,尤其是男孩子。这样一种“群居”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快乐。多数寄宿的小学生对辅导班比较认同。他们认为,在这里作息、学习比较有规律,生活也不单调。
但利弊总是相随,小学毕业的郭宇(化名)回忆起自己的寄宿生涯,感慨万千:“寄宿的时间长了,与家人的沟通也少了许多,总觉得与他们的距离有点远,有些话宁愿与小伙伴们说,也不愿意跟大人说。”在辅导站待了3年,郭宇家长的感受是,辅导站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让孩子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另一方面也疏远了与家长的距离。而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孩子更渴望得到家长的关爱。
有的小学生抱怨,有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或是不开心的事,只能一个人承受,没有诉说的对象。同时,有的辅导站饭菜不怎么可口,卫生条件难以达标也让部分小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但他们别无选择。
事实上,由于孩子众多,管理不可能全面到位,辅导站老师照顾孩子们再细致入微,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和悲伤,对于这些孩子而言,除了学习成绩家长看得见,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埋在了幼小的心底。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