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办幼儿园来了“男园长”

2010-06-03 09:1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张国强和芦敏是汾城镇南中黄红太阳双语幼儿园的负责人,这是一对恋人,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他们俩今年都是26岁,双双毕业于山西师大临汾学院,芦敏主修的是学前教育,张国强主修美术。幼儿园里里外外那些功底非浅的启蒙画都是张国强的杰作,来幼儿园前,他曾是长治一家礼品公司的设计师,如今能在这里安心做“孩子王”,是被恋人芦敏感动了。
芦敏说,生活对她似乎是一帆风顺的:从小就喜欢孩子,于是就修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很顺利地在长治市最大的幼儿园——长治市昌盛少年宫幼儿园就业。芦敏在这里工作了5年,在这期间,她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几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节目,她从小就喜欢孩子,如今又能用所学的知识为孩子们启蒙教育,芦敏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芦敏没有想到,偶然的一次回襄汾汾城镇探亲,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芦敏祖籍襄汾,记忆中官滩村的红枣是那么大、那么甜,芦敏对父辈们生活过的故乡有着深深的感情。
那是一个暑假,芦敏来到了汾城镇南中黄村的舅舅家。村子里的变化让芦敏很高兴,院落都盖得高高大大的,舅舅对芦敏说,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赚了钱都盖了这么漂亮的房子。芦敏在村子里散步,无意中走进了村里原先的小学校,因为并校的原因,小学校已经废弃,教室里空荡荡的,花池里长满了杂草,那种破败荒凉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些淌着鼻涕、拽着爷爷奶奶衣襟的学龄前儿童怯生生的眼神,还有孩子嘴里说出的那芦敏听不懂的襄汾土话……这些,让芦敏感到困惑。想起长治幼儿园那些在这个年龄段里上中央电视台的孩子,芦敏的心隐隐地痛:我们的门楼盖高了,我们的孩子却远远地输在了起跑线上。办一个幼儿园,家乡的这些学龄前儿童太需要了,这些孩子好比一棵棵小树苗,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舅舅跟她说,你上了大学,学的又是幼教,回村里办幼儿园吧,让咱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说普通话、唱歌、跳舞,不枉国家培养你一场,你也更有用武之地,怎么样?
芦敏回到长治,跟张国强说了这件事,隰县小伙子二话没说,辞了工作,跟着芦敏来到了襄汾县南中黄村,当上了村里的孩子王。

创 业

南中黄村的村长张才顺做梦也没有想到,天上真的会掉下馅饼来,会有大学生自愿来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办幼儿园,自从村里的小学校因为并校撤消以后,学前教育这个问题一直是他头疼的事情。村长张才顺说,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这里的孩子也有转入城市上学的,可一入学,总感到孩子傻傻的,尤其是音乐、体育和美术,和人家城里孩子相比差好大一截。
现在,眼前的这对大学生要在村里办幼儿园,尤其是芦敏手里拿的那张大红的学前教育毕业证书,让村长张才顺感觉到自己的心激动得砰砰乱跳。这下好了,村里的这些学龄前孩子,尤其是一些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孩子总算有个接受学前教育的地方了。
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一对大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事情做起来要比说起来难多了,把漏雨的屋顶重新吊好,把破损的墙皮重新刮好,安上暖气,置办下桌、椅、板、凳、床,买来教材、手风琴、启智玩具……花费了十多万元,第一年只收了20多个孩子,尤其是大班,只有3个孩子,在大型幼儿园呆过的芦敏,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这儿会没有用武之地。那一年冬天又恰逢雪灾,天气特别冷,坐在空荡荡的教室内,芦敏心酸得直掉眼泪。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国强和芦敏互相鼓励,挨家挨户去动员。
那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说,孩子还小呢,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她就耐心说服家长,这是幼儿园,孩子到了4岁就应该接受学龄前教育了。她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家长,孩子一个一个地送来了,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幼儿园院子里种的花草长出了嫩芽,来报名的孩子增加到了80多个,芦敏在长治、洪洞的同学纷纷赶来代课,有些家长因为太忙顾不上接送孩子,芦敏就干脆配了一辆接送车接送孩子。孩子们一天在幼儿园里要吃两顿饭,芦敏为孩子们精心制订了食谱,保证一个星期不重样。“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幼儿园里传出的标准的普通话童谣在村庄上空飘荡着,芦敏的眼角里漾出了欣喜的泪花。
她从小就热爱幼教事业,她要从这个红太阳双语幼儿园开始,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接受同样的人生第一步教育。

回 报

从汾城镇的地图上看去,南中黄、北中黄和西中黄三个自然村形成一个好看的等腰三角形。最小的南中黄村只有八九百人口。红太阳双语幼儿园就坐落在南中黄村,这个建园刚刚3个年头的幼儿园,在周边村里名气很大,20多里地之外的村里的也把孩子送了过来。幼儿园周边的尉村、膏腴、程公等八九个村子的120多个孩子,都在这里接受良好的学龄前教育。许多人家自己的孩子毕业离开了幼儿园,又介绍亲戚朋友的孩子来。
5月30日,这天的天气真好,明媚的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大地,也照着汾城镇南中黄红太阳双语幼儿园。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幼儿园今天张灯结彩,披着节日的盛装,花池里的月季和玫瑰绽放出娇艳的花朵,一丛丛的盘花都长得有一人高了,孕育了一身的花骨朵。“棒棒棒,我最棒,VERYGOOD VERYGOOD我最棒……”高音喇叭里播放着好听的童谣,“身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和简单的英语,唱着跳着,和城市孩子没什么两样。
看到孩子们的“出息”,围观的家长激动得掉下眼泪,他们说,以前我们拼命挣钱,就是为了把孩子送到城里去,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不出村孩子就有学上,我们更放心了。
红太阳双语幼儿园给各小学输送了第一批学生,他们都成了学校的佼佼者。
襄汾县教育局有关领导来检查后,将该园评为农村幼儿园的最高等级——二级幼儿园,并称赞,虽然农村幼儿园不能评为一级,这里的幼儿教育比有些城市幼儿园还要好。
两个大学生,创业结硕果。今年还将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他们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非常广阔,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黄俊英 刘晚 景秀红/文 通讯员 饶二保/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