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三批非遗项目——尉村“跑鼓车”

2010-10-19 09:4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尉村尉迟恭“跑鼓车”发源于汾城镇尉村,并广泛流传于山西省襄汾县西部,是为纪念唐代名将尉迟恭而举行的一种集祈福与健身为一体的影响较大的民俗活动。2010年,这项民间艺术活动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跑鼓车”主要包括三大习俗:祭鼓、踩辕和赛鼓。祭鼓: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和三月十三为祭鼓的日子。过去在尉迟恭祠前祭鼓,现在因该祠已毁,改在村中大庙里进行。由老者主持,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平安。踩辕:鼓车祭祀完之后,由二十余名村民拉着游街,德高望重者踩在车上身披绶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赛鼓:全村按居住方位分为西北院、西边、东院、庙巷、南院、后院六个院,每个院都有自己的鼓车。比赛时可以相互邀请,两辆鼓车进行比赛,是村民强身健体、增进友谊的一项重要活动。外村来拉鼓车者,也要根据居住方位选择鼓车,不得随意。
村里专门有“鼓车田”,每个鼓车3到4亩,谁耕种,来年拉鼓车的费用就由他来出。有从古就有的“鼓车协会”,负责有关事宜。参加比赛的队员奋力拉车,亲戚朋友呐喊助威。妇女炸油糕熬热汤送到赛场,气氛十分热烈。近年来,妇女们也加入到了“跑鼓车”的行列中,妇女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更使人耳目一新。
据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任江波介绍:尉村尉迟恭“跑鼓车”这项淳朴、积极向上、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是民俗活动中不可多见的活态传承标本,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但是,近年来,老艺人大多年岁已高,制作鼓车、鼓的特殊工艺的人没有后继者。表演时能拉梢的人多,能撑辕抱辕的人少。特别是鼓乐缺乏系统整理,跑鼓车过程中的鼓乐虽较为简单,但激昂奋进,乃是古代“击鼓而进”模式的活化石,随着年代的久远,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所以这项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急需对其进行保护和发扬。
现年70岁的卢玉钟,自上世纪末至今任鼓车协会会长。为现在尉村跑鼓车的主要组织者。卢玉钟说:“跑鼓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尉村一带,跑鼓车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和比赛,它已经成为凝聚广大村民爱村、爱家的一种重要活动,大家以在每年的跑鼓车中战胜对方为荣。为了战胜对手,男人上阵志在必胜;女人炸油糕、送热汤慰劳英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记者 景文婷)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