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
作文歩骤:(1)习作前准备——审清题意、选择素材、运用积累。(2)内容构思——列提纲、确定详略。(3)打草稿。(4)修改、定稿。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的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
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使他们想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写作兴趣入手。如我们在学生刚入门习作时,可以先搜集本校学生报刊或其它刊物上发表的优秀作文,展示给学生欣赏,让他们感受习作的乐趣。同时,给学生营造激发写作兴趣的氛围。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一个片段。例如,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做了一项有趣的活动,上课了,还玩兴未尽,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玩了什么游戏?游戏过程怎样?同学们玩时的心情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们会纷纷动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
三、重视创设情景教学
学生不会写作文,往往是学生觉得无素材可写。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特点,精心设计与教学目的相关的教学情景。教师可围绕习作前准备“列提纲”、“打草稿”、“修改”等环节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
例如:习作写物类文章时,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类来写。为了让学生能按一定顺序来写,我结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让学生明确写水果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三方面去写。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带入课堂。从这三方面向同学们做介绍,要求同学们抓住特点,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补充、修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动笔去写,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详细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与,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素材。
四、让学生创造性地写,习作中注入主观感情
作文教学中,忌让学生固定地套用一些格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认知策略水平,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表真意、抒真情,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习作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学生写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并有意识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就会乐写、会写了。
(大宁县城关小学 王海霞)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浮山县举办首届幼儿教师才艺展
下一篇: 我市培训“健康素养66条”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