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的康复运动训练室里,一场特殊的迎新春医患联欢会热闹有序地进行着。市残联理事长王国庆应邀参加了这次联欢会。
这里没有舞台,没有精致的节目,没有像样的音响设备和灯光,但却充满着温暖的欢乐氛围。
联欢会的主持人是截瘫患者孟大喜的妻子赵爱菊,虽然有时紧张,会偶尔忘记她精心编写的串词,但观众们却能欣然接受这位并不专业的主持人。
她的丈夫是在两年前因脊髓损伤而截瘫的,曾出现严重的压疮和骨化性肌炎,不能翻身和坐立,通过在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两个多月的治疗,目前已经能够自己起身坐立,并且借助支具和站立架能步行。联欢会上,他们夫妻俩还共同演唱了两首歌曲,那曲《牵手》唱得情感饱满,悠扬动听,令在场的人不禁动容,掌声雷动,因为那歌声诉说的是两年来夫妻俩携手抗击病魔的不屈信念和从容心态。
在节目表里,一位年轻妈妈张妙彦的戏曲表演令人关注,但是在临上场前她却改变了主意,她决定为大家清唱一首《母亲》。这首歌曲她最终哽咽地唱了下来,之后激动地说:“感谢四院康复科医护人员给予我和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情绪有些失控的她似乎没有说完她想说的话就放下了手中的麦克风,走下去从护士怀中接过女儿并紧紧抱住。当得知她的女儿在刚出生后就查出是脑瘫患儿,左臂抬举困难,走访了多家医院最后来到第四人民医院,经过在康复科门诊治疗一个多月后,目前孩子恢复得很好,左臂已经可以正常抬起。是啊,对于一位年轻母亲而言,她在十月怀胎的漫长日子里就憧憬着能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宝宝,而残酷的现实让她不得不从失望中将患病宝宝送进这个希望之地。如今,她重新看到一个逐渐康复的宝宝,怎能不百感交集、喜泪满面,并用歌声表达心声呢!
接下来上场表演的同样是一位坐着轮椅的患者,他叫王俊平,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一年多,是四院的老病号了。听周围人说,他不愿意出院,因为他觉得这里有家的感觉,从心底里把这里当成了家。他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医院的许多职工都认识他,见了面就和他打招呼,当笔者问起康复科戴馨主任关于这位患者的性格时,戴主任说:“其实这些生过大病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都经历过痛苦、失落甚至绝望,但是这些经历也铸就了他们一个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坚韧。”是的,但这样的转变一定也和医护人员做的许多工作是分不开的。
医护人员自然也是联欢会上的主角。一位一边唱着《掌声响起来》,一边背过脸去抹眼泪的小护士让我印象深刻。起初笔者想不通她从高高兴兴唱到热泪盈眶的缘由,后来了解到,这位护士名叫赵小娇,从别的科室刚调过来不久,面对形形色色的康复治疗患者,她曾一度感到精神压抑甚至反感。当看到有位护士在进行护理时被病人不明就里地咬伤后,心里更增添了一分恐惧感。然而,她从老护士和医生们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她想假如自己的亲人患有类似病症又当如何面对呢。所以,她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并与患者建立了感情,也总是带着那特有的笑容,像对待家人那样照料病人,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赞扬。
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的迎新春联欢会是从去年开始举办的,戴主任说:“举办这个联欢会的初衷就是要拉近患者和我们的距离,加强沟通和理解,让病人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他们还曾经组织去春游——上华门,患者们有的架拐上,有坐轮椅的,他们就几个人一起抬着上,大家都很开心。
在这次特殊的联欢会上,歌声、笑声、掌声连成一片,感动着每一个人,演绎了一场浓浓的医患之情,充分体现了第四人民医院注重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人文理念。(徐婷婷 文/图)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细节成就伟大
下一篇: 乡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阶段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