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卢凯)“该书的出版不仅梳理了当下我市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而且明确了文化产业今后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临汾市文化产业蓝皮书》已正式出版。
作为我市第一本关于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蓝皮书分“临汾市文化产业发展综述”“全市文化产业调查摸底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关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四部分,介绍了截至2009年临汾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汇总了全市文化企业名录和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文化产业具有产业范围广、可塑性强、市场规模大、利润回报丰厚的发展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最赚钱的产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傅遵师说,临汾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华夏第一都”“梅花之乡”“锣鼓之乡”“剪纸之乡”的美誉,拥有如此之多的文化资源,临汾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美好。为此,从2010年6月开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全市1300个文化产业单位和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详实、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编撰《临汾市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提供了保证。“反复审核,十易其稿,九正其错。”傅遵师笑着介绍,地级市出版文化产业蓝皮书在全省都不多见。
纵观全市文化产业门类逐步齐全,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化创意业、动漫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八个项目、十二个小类。“最为可喜的是,非公有制资本渐渐渗透到文化行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并日趋完善。”
“到2012年,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等重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到2015年,初步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产业布局合理、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精品涌现不断、文化设施配套齐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强市。”蓝皮书介绍,今后一段时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尧文化产业区、晋文化产业区、移民文化产业区、太行文化产业区、黄河文化产业区),实施十大工程(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旅游市场文艺精品生产工程,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工程,文化娱乐市场主体重塑工程,新闻出版业网络体系覆盖工程,广播影视影响力扩张工程,网络、新媒体与内容产业建设工程,印刷复制业资源整合工程,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扶持发展工程,文博、会展业起步启动工程),建设十五个园区(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园区、曲沃—— 天马遗址文化园区、襄汾陶寺大遗址文化园区、襄汾丁村民俗园区、尧都区尧文化园区、翼城古晋国文化园区、安泽荀子文化园区、吉县壶口黄河风情园区、洪洞大槐树文化旅游园区、临汾印业园区、霍州农村图书配送发行园区、古县牡丹园旅游文化园区、浮山剪纸工艺园区、永和红色旅游文化园区、隰县—— 蒲县工艺文化园区)。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种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傅遵师说。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市县级领导干部书法培训班开课
下一篇: 快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