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在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日渐增加时,许多都市人忙碌奔波而忽视了运动,身体亮起了“健康红灯”。于是,在“健身热潮”的催促下,五花八门的健身会所犹如雨后春笋般亮相我市。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健身中心条件良莠不齐,收费标准也有高有低。
许多人选择去健身中心健身,追求的不仅是健康本身,更看重的是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时尚的运动氛围、舒适的健身环境、专业的健身指导,以及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训练课程。但与此同时,费用也是相当“可观”。
在某事业单位供职的张女士生完孩子之后断断续续参加了几个瑜伽班,“效果是不错,但价格有点高,我办的是季卡,要500多元。现在我已经改在家里运动了。”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向阳路、鼓楼东大街、平阳南街等地的部分商业健身场所,发现这些场所“门槛”相对较高。健身房除了一般的健身器械,还设有高温瑜伽室、动感单车区、多功能舞蹈室以及台球室等特色健身区。他们大都实行会员制消费,“次卡”消费相对较少,且相较年卡价格悬殊比较大。而一些稍高档的健身会所,健身者只能选择“办理会员卡”,而这些会员卡的价格也相当不菲,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如果顾客想进行“一对一”的教练专训,价格还会更高。
健身房大多实行的是“专卡专用制”,如果想享受和朋友同时锻炼的待遇,只能是另外办卡,或是商家所推出的优惠活动——办理“夫妻套餐”,但费用也高达几千元。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太贵,消费不起。”市民王先生称:“健身是件好事,但消费确实有点高,我更倾向于每天跑步锻炼身体。”
市民康先生也曾经是健身房的一员,主要进行动感单车的练习。“有时感觉工作压力大,就会到健身房骑骑动感单车‘发泄’一番。因为工作忙,很长时间才去一次,还必须实行‘实名制’,一年几千元的卡有点不划算。”康先生无奈地说。
为了节省开支,康先生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健身计划——骑自行车锻炼,“现在还房贷已经很紧张了,再花太多的钱进健身房,真有些吃不消。骑车子环保又经济,感觉非常实用。”(记者 成华 亢亚莉 实习生 郑瑾)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外籍志愿者探望临汾红丝带小学学生
下一篇: 山大商务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