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群众过年方式大扫描

2012-02-02 09: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年有许多人“扎根宽带”看网络春晚,这可不是电视上播出的,而是汇集众多网友自编自演新鲜段子的网络春晚。今年以“天天吃饭用饭碗,天天过年上春晚”为主题的网络春晚集合了众多网友的奇思妙想,充满了草根搞笑情结。此外,不少网络游戏也打起了新春牌。在游戏的任务里还巧妙地融入了春联、宫灯、红烛等民俗要素。
大学生雪儿不和家人扎堆看电视春晚,她拿着苹果手机,先给大家微博拜年后,又顺势看网络春晚。用她的话说,央视春晚若是文化大餐的话,咱看这网络春晚就是风味小吃,味道也蛮不错的。尤其是在这里学到了不少的俏皮话,连玩游戏时都能体会到过年的味道,这种状态特好!

    视听过年大为过瘾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正月初六到十一,市影剧院和梨园堂上演了多部眉户和蒲剧剧目;从正月十一到十六,市总工会、交通局、电力公司、老干局等单位举办的专场文艺晚会也将在影剧院隆重上演。民间社火表演、大型艺术灯展、焰火晚会,活动多多,好戏连台。
连续几天来,梨园堂可谓是场场爆满。市民只要凭身份证就可到影剧院、梨园堂领票看节目。能近距离目睹名家风采,最高兴的莫过于戏迷朋友们。来自我市某行政单位的杨玉清老人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听戏看戏上。原来,老人的家是时下典型的“空巢家庭”。两个孩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发展得都挺好且都安了家。今年,孩子们都叫父母去外地过年,老人没去。老人说,以前工作太忙,没工夫听戏,现在终于有时间,可以听过瘾了。
相比起老人,年轻人、孩子们更钟情于电影大片。在各大影院,《金陵十三钗》《大侦探福尔摩斯2》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外来务工的刘师傅和几个老乡一起来看《大魔术师》,他说,剧院里安安静静的,坐着挺舒服,对于长年劳动在工地上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种享受!坐在那里,可以想想老婆娃娃热炕头的感觉。今年虽然没有回家,但是过得不算寂寞。呵呵!他的脸上漾起笑容。


刘先生一家腊月廿九乘坐飞机赴西双版纳过年,直到初五下午才回到临汾。他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绿色的世界,那里有旖旎神奇的原始热带森林、风姿翩翩的傣家少女,还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赏心悦目。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孩子们长了不少见识!
和刘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行走在路上。自驾游、换房游、购物游、出境游,在春节期间都很火爆。即便出不了远门的,也总是尽量在附近游玩一番。在古城公园,4000多盏灯笼和近万面彩旗将园内装点得年味十足,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人们或欣赏驻足,或拍照留念。在这里展出的“尧都华表”、“帝尧雕像”、“连环九鼎”和近百件历史人物雕塑,使临汾旅游文化顿生异彩。在隰县小西天,大年初一就来了许多游客,不少游客点亮了祈福灯。游客王女士说:“过年就图个吉利,点灯祈福,寓意新一年更红火。”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年文化心理。

    过年站岗十分光荣
走进超市,想买些东西串亲戚。这天的货物依然样样齐全,工作人员笑容灿烂、说话温柔和善,服务比平常更加周到。过年还要上班,难道就没有怨言吗?万佳福超市的一位员工说,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和过年一样,在过年的时候为大家服务,感觉特别有意义。
在邮政局门口,记者遇到了熟悉的小韩师傅,他正准备外出发送货物。原来,眼下网络购物频繁,大过年的又赶上其他快递公司放假,导致大量货物交由中邮速递处理。过年期间他们不放假,平均每人每天都要送出大约200多件,即便如此,公司里还压着大量的货物。他说:“这个年过得是很忙,但是以最快速度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这是我们的责任。”
过年的改变就在我们身边,从中折射出来的社会进步的音符需要我们细细聆听。听到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自豪感也就会油然而生。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