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音乐兴趣 快乐学习音乐

2012-03-01 16:0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提高对音乐课的兴趣,关键需要老师通过精心的教学来激发。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学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设计,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经常会用到: 故事导入法: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如:在教唱“小青蛙找家”这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的天气真好,小青蛙们一起出来玩,它们一边走一边唱,玩得非常开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天渐渐黑了,小青蛙该回家了,可他们发现已经离家太远,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青蛙们害怕地一边“呱呱呱”地叫妈妈,一边找回家的路。它们找到家了吗?听了这首歌曲你就知道了。学生已经被故事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听到这首歌,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要学唱的歌曲上来了。
谜语导入法: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语。用谜语导课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在上一年级第一课“耳朵的故事”时,我就用到了谜语导入法。“圆圆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听到谜语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起来。就这样,学习兴趣被猜谜的热情带动起来了。

二、形象训练培养参与意识

唱歌教学中化枯燥为兴趣,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节奏练习,是培养学生准确唱好歌曲的前提。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节奏的时候,我把节奏形象地比喻成小动物的叫声,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记住并会用了。如:学生都来参加动物、昆虫音乐会,四分音符,小狗唱歌:汪汪XX;八分音符,小鸡唱歌:叽叽叽叽XXXX;二分音符,小鸭唱歌:嘎(a)X;附点四分音符,知了唱歌:知.了X.X,请学生跟小动物和昆虫们一起来唱歌,通过形象地比喻让学生在快乐地演唱中感受到了各种音符的时值。
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人物化。用人物的走、跑动表现音符时值。同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表演动作,指导学生用跑、走来表演音符的节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

××××∣××∣××××∣×–‖
跑跑跑跑∣走走∣跑跑跑跑∣走(ou)‖

三、即兴表演激起创编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参与才是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边唱边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形式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更愿意用动作来表达情感。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记忆歌词。有的歌曲是具体的,并易于表现动作,我会尽量启发学生进行小组即兴表演,还可让学生个别表演。即兴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利用课前5分钟,以晚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音响、音乐,让学生自由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同学之间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四、自制乐器提升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并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教学《小乐手》这课时,我发动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废旧物或生活物品自制打击乐器。有的学生甚至制作出我意想不到的乐器,使我非常惊叹学生的创造力。自制乐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天地,只要我们能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临汾市第二小学 崔欣丽)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