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中国儿童多动症关爱周”活动

2012-06-04 10:5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如今,儿童隐性健康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小儿多动症。6月1日,由我市人民医院儿科主办的2012年“中国儿童多动症关爱周”活动在临汾启动,此活动至6日结束。
据悉,此次活动是我国国内首届“中国儿童多动症关爱周”,其定位为“唤醒年”。这是首次覆盖全国的、针对我国儿童多动症患儿的大型疾病诊疗及普查宣传活动,并于今年5月至12月在全国20个城市、40家医院举行。我市人民医院儿科主办的此次活动,主题为“关注多动症,让爱心传递每一个孩子。”
6月2日,记者来到现场,发现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可谓是熙熙攘攘。对此,记者采访了10多名家长以及孩子。
小文博是智红幼儿园大班的一位小朋友,今天他和奶奶来到了现场。奶奶告诉记者:“幼儿的老师经常反映文博在课堂上总爱做些小动作,特别调皮,不喜欢静坐,总喜欢跑来跑去。后来,经留意在家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
“我们家小语,小时候就特别顽皮,喜欢哭,吃奶时都不安分。”家住广宣街的刘女士向记者倾诉道:“小语两周多时,就特别爱动。我带她去上亲子课时,她从来不听从老师安排,只管一个劲地玩,当时我们认为她还小,不懂事。现在孩子都4岁了,还是如此。扮鬼脸、眨眼睛、挤眉毛都是她的‘怪癖’。朋友们还说小家伙真淘。可在我眼里她不止淘气,反而成了‘多动’。”
家住体育南街的武先生陪同妻子和9岁的儿子也来到了现场,武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我总认为只有时常上蹿下跳的孩子才属于‘多动症’。然而今天我们才知道文静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动症。涛涛是我们的儿子,现读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不太好,平常跟我们说话都用很简单的字句。比如,语文课看图说话,别的同学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十来句,他只能说上简单的三四句,这令我们非常苦恼。”对此,我市人民医院儿童心理学专家郭宇新大夫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并告诉记者:“在医学上,儿童多动症又称为多动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异常疾病。不少人会认为,只有爱动的孩子才是多动症,然而文静的孩子也可能患多动症。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而文静的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则是很安静的思绪,没有主心骨、没有逻辑,只是发呆,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好,说话少,有时候简直惜字如金。在我国国内有近2000万的儿童患有多动症,知晓率却不足1%,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大众对多动症的了解和关注,普及疾病和规范治疗的常识,让更多的患儿能像健康儿童一样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么多动症该如何治疗呢?郭宇新说:“治疗要综合三个方面:一是药物治疗,这是基础治疗,根据儿童的实质情况来进行药物治疗;二是辅助行为治疗,对年幼儿童行为治疗是主导治疗。在治疗当中,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主攻方向。在临床上,单纯的儿童多动症并不多见,大概只占三分之一,而绝大部分伴随有其他疾病,称为共病;三是心理治疗,由患儿、医生、家长、老师四个方面相结合来进行治疗。”
最后,郭宇新大夫呼吁广大市民,正确认识儿童多动症,希望社会各界也要给予多动症儿童更多的关怀,让爱心赋予每一个孩子。
相关链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我国患病率为4.31%至5.83%,全国有ADHD患儿2千万以上;ADHD患儿如果不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50%到60%的患儿症状将持续到成年,使其整个成长过程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前龄期的学习问题、青少年期的品性问题、成人期的职业困难、酗酒、吸毒,并有可能出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问题等;如不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多动症患者出现上述社会问题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5至10倍;国内新近研究表明,少管所中违法犯罪少年中35%的是ADHD患者。

记者 郭秀婷 实习生 辛昭桦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