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省启动发送民生的“新五个全覆盖”工程,两年内计划为21239个行政村配备农家书屋。但是,通过对目前已经运行的农家书屋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书籍配置方面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农民群众比较喜欢的农业技术类、实用技术类、生活保健类、法律类、音像类、报刊杂志类不多;二是书籍管理方面缺乏专职人员,大多数是村干部或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在管理,基本属于义务劳动,短期还行,时间一长便不行了,结果是长期锁门,形同虚设;三是书籍使用方面借阅率过低,借书的多为学生,借的书多为文化类,大部分书籍处于闲置状态;四是书籍管用维护方面制度不完善,借阅制度形同虚设,无借阅记录,长期不还,丢失损坏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不少图书出现在旧书摊。
建议:一是在配送书籍前,应先理解农民的需求,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多配送农民喜好的急需的实用的书籍。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文化高、有热情、熟悉农村的优势,兼职管理员。没有大学生村干部的村,县乡两级应拿出一定的资金选聘一些有文化、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作兼职管理员。三是县乡文化部门要加强对配送图书的管护,层层签订责任书,对丢失严重和借阅率不高的村要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四是县乡文化部门要加强督查指导,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帮助各村确定开放时间,科学摆放书籍,制定借阅制度。五是对有条件的村可以实现社会托管,进行个人承包经营,以维持书屋的正常运行。刘东明 李海龙(作者系襄汾县政协秘书长,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唐尧故里劲传文明风
下一篇: 退休离职不离岗 喜看夕阳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