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请您谈谈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
王山:根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医改这一中心,加强医德医风和人才队伍两项建设,突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三个重点,采取目标考核、树立典型、改革创新三项措施,即“1233”工作思路。
“1233”工作思路,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这是基于我们深入分析当前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来的,它来源于对上级和医改精神的理解把握,来源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全面掌握,来源于对近年来卫生工作经验与教训的科学总结,是理论与实践、想法与做法、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超前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思路,全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
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
王山: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今年,我市的古县、蒲县、乡宁县3所县医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被列为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考核目标。按照省医改领导组的要求,我市今年需在古县、蒲县、乡宁县3个县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2012年在剩余县(市、区)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市领导在听取了情况汇报后,认为我市县市基数较大,明年完成剩余县市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改革迟早要推动,与其消极等待,不如自我加压,多增加几个试点。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除了省里确定的3个试点县,又选择了襄汾、翼城、曲沃、安泽和吉县5个县作为市定试点县,要求12月底前完成改革任务。这样,我市的试点县一共就达到了8个,接近全市县(市、区)总数的二分之一,减轻了全面完成取消“以药补医”改革任务的压力。这五个试点县有山区县、平川县,经济条件较好的,也有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为了全力推进这8个县的改革进程,确保年底完成改革任务,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包联制度,市发改委、市卫生局有关领导和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共分成8个督导组,每组包联一个试点县,全面负责这个县的改革进展;二是加大督导力度,市政府、市发改委和市卫生局的领导定期到各县对改革进展进行督导,了解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加以解决。
目前,古县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先进县已先行先试,基本完成了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初步取消了“以药补医”。古县人民医院的工资由80%的差额工资改为100%的全额预算,历史债务由县财政统一打包,逐年偿还;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部分医技检查价格下调15%;医院采取其他惠民措施的减免费用由县财政补齐;县财政为县医院每年设立50万元的优秀人才奖励基金。蒲县、乡宁县也已经出台改革方案,将分别于今年7月底、9月底前取消“以药补医”。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市级试点县及时出台方案,按照《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实施领导包点联席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大督导力度,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确保完成全年改革任务。
记者:市卫生局今年在进一步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山:2012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广大经办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中央、省新农合政策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制度、探索方法,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一是提高筹资和覆盖水平,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二是调整政策,扩大保障范围。门诊补偿比例不低于6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2万元。将提高保障水平的重特大疾病扩大到8个病种,并在尧都区、汾西县、古县、蒲县、乡宁县、浮山县将肺癌、急性心肌梗塞、Ⅰ型糖尿病等12种疾病纳入保障,新农合补偿水平达到70%左右,通过与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力争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三是加强基金监管,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公示和警示告诫制度,大力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17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支付方式改革,同时,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以县为单位实现新农合网上审核、即时结报、实时监控。
通过以上举措,我市的新农合工作运行良好,参合人数达到299.99万人,参合率达到98.37%,资金运行安全有效,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
记者:医改实施三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问题在逐步降温,我市卫生系统取得了那些成绩?
王山:医改实施三年来,全市卫生系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卫生工作每年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发展,一些难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重点工作名列全省前茅。概括地讲就是基本实现了“五个转变”:从重视看病到重视防病的转变;从重视城市卫生到城市和农村卫生工作统筹兼顾的转变;从单纯抓卫生工作到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上的转变;从简单就医送药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转变;从重视外部环境到服务内涵建设上的转变。
记者:请您谈谈在保障食品和医疗安全方面的工作。
王山:食品安全、医疗安全与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保障食品和医疗安全事关老百姓的幸福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卫生行政部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一是强化领导,理顺体制,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合力。二是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高度重视“网格化”监管工作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在保障医疗安全方面,我们首先加大了打击非法行医的宣传力度。其次,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确保打击非法行医的力度和取得实效。第三,重点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记者:岳普煜市长在临汾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启动市区医疗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优化市区医疗机构布局。对此,市卫生局计划如何贯彻落实?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区医疗资源分布存在着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突出问题。市、区各公立医疗机构大多分布在老城区,布局相对集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原有的医疗资源分布带来的交通拥堵、区域性医疗资源短缺,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日益显现。启动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市区医疗机构布局迫在眉睫。
从启动医疗资源整合的时机来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医疗条件,于2009年启动了临汾新医院建设项目,把建成临汾新医院并投入使用列为今年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尧都区也在东城新建了编制床位500张的三级乙等医院。这些都为我们启动市区医疗资源整合、重新规划市区医疗机构布局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市委、市政府对医疗资源整合工作高度重视,并将启动市区医疗资源整合列入了今年的重点卫生工作。市卫生局在积极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正在抓紧起草出台《临汾市公立医疗机构整合方案》。我们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成新医院建设并投入使用为契机,坚持公益可及、公开有效、全面统筹、整合利用、特色突出、功能互动的发展策略,力争用3年时间,优化市区现有公立医疗资源,形成以市区东、西、南、北、中为区域规划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市区医疗资源布局和配置更趋合理、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数明显提升的整合目标,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刘晚 文/图 )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山西省职业技术学院吉州学院以特色求发展
下一篇: 隰县“佛教文化游”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