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大绿话安泽

2012-09-11 09:2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说起安泽的红色文化,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扑面而来。抗日战争时期,安泽一带处于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门户,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路军总部曾转战于安泽境内,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驻扎安泽,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解放战争中,安泽是解放军四纵队坚强的后方基地,为支持我军南征北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有9300人加入八路军和解放军,有1300多名革命先烈永远地长眠在太岳山峦。
在这些血与火的岁月里,有一位让人无比感动的巾帼英雄,她就是王光烈士。
她给妇女们讲解抗日道理、教唱抗日歌曲,鼓励她们勇敢地冲破旧的封建家庭观念的束缚,参加抗日,使这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王光也被妇女们亲切地称为“革命的大姐姐”。由于她的出色工作,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冀氏县(今安泽县)担任一区区长、区委书记。因为这里是新开辟的根据地,工作环境更加艰苦复杂。她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发动群众开展生产,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援八路军在前线作战。
1943年,王光担任一区反“扫荡”总指挥。10月的一天,她率上寨民兵掩护群众转移,途中被敌人抓获,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终被灭绝人性的日军开膛破肚,挖去心脏,壮烈牺牲,年仅23岁。
王光用她年轻的生命维护了自己的信仰!她永远以23岁的青春引领我们前进!如今,修建于安泽县杜村的王光烈士墓,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承载着安泽人民对党的好女儿的无尽追思和缅怀。
安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省级森林公园,有临汾东花园之称。这里山山披绿装,沟沟流清水,松涛连着林海,秀水绕着青山,俨然一派江南田园风光。现在安泽有林面积168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7.25%,人均拥有林地面积20亩,为全省第一。早在2003年,安泽就获得了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走进安泽,满眼的绿色令人陶醉,离开安泽,魂牵梦绕的也是那望不到边、看不到头的绿色。
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建国初期,安泽的有林面积仅有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只有3%。那满山遍野的林木,是安泽历任县委、政府领导,艰苦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勤劳质朴的安泽人民,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用50多年时间一镢一锹种出来的。如果说安泽的红色是革命战争年代烈士鲜血染红的,那么,安泽的绿色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安泽群众的汗水换来的。
在安泽这场长达50多年的植树造林史上,几乎每一个安泽人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他们在政府和组织的带领下,披星戴月出发,披星戴月回家,没有怨言,没有疑虑,足迹遍布每一个山谷河汊,为我们和后人铸就了万世荣耀的绿色明珠。
生态环境的改善极大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势头。安泽的连翘享誉全国,是全国野生连翘第一大产区,年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安泽的黄牛美名远扬,吃中药材、喝矿泉水长大的黄牛,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是安泽的特色美食之一。如今安泽更是大做绿色文章,万亩有机玉米基地,万亩优质核桃基地……一个个在未来促增收、保发展的绿色项目不断上马,为安泽的美好未来助力!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改善了安泽人的生存环境,也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环境。建国至今,安泽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在全县104个行政村中,有98个村20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治安案件,有44个村30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治安案件。深得荀子故里遗风的安泽人,仁爱质朴,豁达平和,以“人和、家和、邻里和”、“村和、乡和、万民和”远近闻名。
放眼安泽,红绿映衬的千年古县,正铆足了劲进军中部百强县。漫步安泽,红色文化的浸润,绿色生态的滋养,让这座山区小城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淳朴善良的安泽人民,正向着“生态安泽、富裕安泽、幸福安泽”进程出发!
 
赵晓翠 石耀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