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花绽放山区舞台

2012-09-24 09:0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看到剧团的演员抵达,热情的村民主动上前帮助演员们卸车,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虽然很多人都爱看蒲剧,但是在村里平时只能看到一些小剧团或者业余剧团的演出,这次小梅花剧团来这里演出,我们可有眼福啦!”年近七旬的肖沪皖老人看着一个个年轻演员,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小梅花剧团来此演出的消息半个月前就在隰县电视台开始做宣传了。


晚8时许,第一场演出开始了。随着乐曲的渐渐响起,大幕缓缓拉开,村民的喝彩中四名身着武将服装的演员登上了舞台,台下顿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剧团演员李静介绍,这场戏叫《薛刚反朝》,是蒲剧的经典剧目,而且小梅花蒲剧团也曾凭着这出戏在省里获过奖。台上演员卖力地演出得到了台下观众的好评。“咱们这里都十几年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戏了,小梅花不愧是专业的团队,服装好、扮相好、乐队好、道具也好,蒲剧后继有人呀。”村民颜世朋激动地说,当地人都很喜爱蒲剧,但是由于地处偏僻,且经济条件有限,这种水平的专业蒲剧演出他们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看到过了。他告诉记者,观看演出他们不需要花一分钱,但即使掏钱观看,他们也觉得值得。
近3个小时的演出,在观众一次次掌声中结束。这时已是深夜,等全部演员登台谢幕之后,观众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记者匆匆赶往舞台,虽然还不到8时,但很多村民已经来到了舞台下等候,演员们简单地吃过早饭后,便开始了准备工作,扮相的扮相、穿衣的穿衣。9时演出正式开始。山区早晚温差很大,虽然太阳红通通地照着,但寒冷的气息依旧存在。台上演员演得很卖力,台下观众看得很起劲。现场热情似火的气氛让人完全忘记了清晨丝丝透骨的寒意。上午11时,山区的第一场戏结束。
下午3时,小梅花剧团的演员们为午城村的村民们献上了多部精彩的“折子戏”。演员刘晶告诉记者,折子戏”就是由多部戏剧中精华的部分所组成,并在每个小故事中加以多个技巧性动作,从而形成类似于曲目串烧的形式。山区午后的太阳照射十分强烈,但依旧无法阻挡村民们看戏的热情,大家有的打伞、有的站在树阴处、有的干脆把衣服往头上一遮,尽管有种种的不方便,可大家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听说演出的剧目还曾经专程去北京演出,村民们连连感谢政府“送戏下乡”的政策好,连连感谢小梅花剧团的演员们。短短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很多人都有些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去,有的则在询问演员其他时间的剧目。

下乡演出苦中有乐


下午4时,又一场演出结束,观众陆续离开。“开饭啦!”同行的厨师吴师傅朝着戏台后面的演员们大声一喊,演员们拿着各自的饭盒走来,记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演员们从宿舍出来时随身携带的饭盒这时便派上了用场。
当天,吴师傅准备了烩菜和馒头。“吃这个简单,省下的时间还要为晚上的演出做准备。”吴师傅告诉记者,频繁的演出使得演员们吃饭速度都很快。记者看到,由于演出现场没有桌椅板凳,他们就直接端着饭盒蹲在舞台周围津津有味地吃着。
“我们的吃饭时间是跟着演出走,演完之后才开饭,所以除了早饭以外,其他饭点都不准时,时间一长,很多人都患有胃炎、肠炎之类的疾病。”演员范凯笑着说,即使下乡演出再艰苦,但每次演出的时候,大家还是争先恐后地报名,并没有被可以预见到的困难所吓倒。
14日的演出是小梅花剧团在午城村的最后一场,很多村民早早就来到了舞台外等候,生怕错过精彩的演出。短短两小时的演出很快结束,演员谢幕时,村民们默默地看着,眼神中透出一种期盼与念想。不少人走到台后,拉着演员的手向他们问好,这也让很多演员们感到欣慰。
午城村演出结束了。返程的路上,指着车窗外的美景,演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全然没有疲倦和失落。虽然只跟随他们演出了短短两天的时间,但是,记者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隰县山区农民渴盼蒲剧的眼神,还有小梅花剧团演员们无怨无悔奉献的青春和乐观。

记者 卢凯 见习记者 曹寒冰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