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联合国第40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86年起,将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人员日”。其宗旨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提起“志愿者”这个名称,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北京奥运会上辛勤帮助各国友人的热心人,还会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时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好心人……他们的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今天,就让我们带您走近我们身边的这样一支团队——临汾市志愿者联合会。
志同道合
团队规模日渐壮大
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临汾市志愿者联合会的几名骨干成员,包括组织发起人“比零”、车夫”,以及一直身体力行,靠行动感染身边人的“精致生活”。比零向记者介绍道,临汾市志愿者联合会成立于2011年11月9日,最开始只有比零和车夫两个人,陆续组织了几次大型活动后,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
“我以前也加入过一些别的社团组织,但是他们大多以工作之余的休闲和游玩为主,可是我想在工作之余做点有意义的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车夫笑着说,他一直有一个做慈善、做志愿者的想法,却苦于找不到正规的组织去实现这个想法,直到在网上看见比零关于筹建临汾志愿者组织的帖子。“做志愿者会上瘾,时间长了会成为一种习惯。”比零介绍,自己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就一直在做志愿者,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帮助那些贫困家庭和学生,每当看到那些受助人的眼神,他都会感到特别欣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他还想继续接着做下去。
他在网上发布筹建这样一个组织的帖子后,虽然也接到了很多人的电话及QQ咨询,但是没有实质进展,直到约见了车夫,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组织的初型也越来越清晰。
“联合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我和车夫两个人,第一次活动就是和师大236爱心社一起为土门镇村民捐助迷彩服的活动。”比零回忆说,农村人下地干活,舍不得穿新衣服,往往都穿破损后缝补过的衣服,考虑到迷彩服比较结实,穿上下地干活不易磨损,且师大学生军训结束后这些衣服都失去了作用,这次活动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也正是这次活动,让很多人开始接触和了解这一组织,不断开始有人要求加入他们。志愿者联合会如今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比零最初的设想,他笑着说,现在已经发展到500多人了,而且部分县还有志愿者小分队。
播撒爱心
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精致生活是今年2月份加入志愿者联合会的,也就是在2月,志愿者联合会有了自己专用的队旗、队徽。“起初认识比零的时候还不知道他是做志愿者的,但是后来无意间看到他的QQ个性签名,才知道他就是临汾志愿者联合会的发起人,于是我直接申请加入。”精致生活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做志愿者的愿望,但是苦于没有组织,一直无法实现。加入组织后的第一次活动,精致生活至今仍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参加的活动是‘上海米饭妈妈’发起的一个给弱势孩子捐赠精美便当礼盒的活动,临汾志愿者联合会不仅是该活动在临汾地区的执行团队,还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唯一的合作团队。”这一次活动,让她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志愿者从未有过的满足。
谈起一次次活动,车夫印象最深的还是在留守儿童学校——七星小学对留守的困难儿童进行的一次资助,而这次资助他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车夫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中他结识了正在上三年级的9岁女孩静静。
由于父亲患有精神病,她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很少与外界接触,性格有些自闭,而且不爱出门,放学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到屋子里。“刚开始,她一直躲着不见我们。”车夫说,静静是她父亲抱养的,并非亲生,再加上父亲患有精神病,所以她内心有些自卑,但是经过志愿者们多次与她接触,静静的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不愿意见面到后来的主动问好。随后,车夫和侯马志愿者小草与静静结为帮扶对子,他们每人每年为静静支付600元的资助款。
“志愿者的工作也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只是发放一些爱心物品那么简单。”今年暑假,陕西某基金会对当年考入陕西几所大学的临汾永和、乡宁、吉县籍考生每人发放5000元的助学贷款,比零与其他几名志愿者需要在开学前对上报的14名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走访。“早上7点就从市里出发了,永和、乡宁、吉县几乎全跑了一遍,最远的都快到了晋陕交界的地方,一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经过挨家挨户地走访,最终有8名学生享受到了这笔助学贷款。“我希望这些受到资助的学生们过年能回来,给下一批申请资助的学生讲讲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因为这是最真实、最贴切的。”比零说,每当接到那些被帮助的学生打来电话汇报在校表现时,他心中很是激动,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白做志愿者。
“不怕别人笑话,我们这个组织目前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采访过程中,比零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联合会的很多资料都展示存放在志愿者家中,而每次活动前,他们需要开部署会的时候,往往都在广场席地而坐,热烈讨论。甚至有时候没办法还得去一些快餐店进行商讨,或者直接在家中上网通过QQ群畅所欲言。
虽然没有固定的场所,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减少,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所做的这一举动是为了传递一种正能量,让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机会,就如志愿者们经常说的那句话:做慈善无论大小,只求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札记:当听到“志愿者”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甚至有些退缩,我不愿去走近他们,不愿触及他们助人为乐时遭遇到的怀疑的眼神,不愿倾听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重重困难和艰辛,我更愿意看到的是他们每完成一次活动后的欣慰和成果。
采访过程中,真正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后,我才深深体会到一个个心灵迸发出的光彩,我的心也一直被某种力量所感染。令人欣慰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山西梓源投资公司已经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并为他们将来的爱心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我们也有理由坚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也将为更多的人送去关爱和帮助。
记者 卢凯 曹寒冰
责任编辑:刘静
下一篇: 襄汾农民家庭唱响央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