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老区人民 弘扬老区精神

2012-12-27 10:13: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下,走过了20年的工作历程,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一、纂写老区志书,重修先烈墓碑。近年来,各县(市、区)老促会通过著书写志、挖掘资源、修建遗址等形式,大力宣传老区的革命精神,有力促进了老区建设的发展。

古县老促会组织理事先后撰写了《古县革命老区》《古县财政政志》《古县林业志》等200余万字的志书,并为中国老促会出版的《老区改革30年》《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两本书撰写了专题文章。隰县老促会通过调查、收集,编写了《红军东征在隰县》《抗日战争在隰县》《解放隰县》《隰县风云录》等书籍,达120多万字。去年换届前,他们又编写了《隰县老促会工作15年》一书,长达62万多字。尧都区老促会在清明节把解放60年尚未安葬的20多位烈士遗骨安放到了烈士陵园;去年9月,又邀请陈赓大将的儿子陈志健一行来临,举办了临汾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襄汾县老促会向政府建议,对南辛店等3处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古城陵园进行了重建,42位烈士的灵柩得以重新安葬。永和县红军东征纪念馆、隰县晋西革命纪念馆、洪洞县八路军纪念馆、浮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乡宁县华灵庙抗日纪念馆等相继建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帮扶活动,促进农民致富。各县(市、区)老促会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千方百计开展帮扶活动,为老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利。

隰县、吉县、古县、浮山县老促会,围绕金梨、苹果、核桃等主导产业搞好服务,蒲县以开发山药蛋、翼城县以发展畜牧业、乡宁、洪洞、霍州围绕以工补农促增收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永和县老促会瞄准红枣主导产业,传授管理技术,一连几年联系了8个示范村、40多个示范户,使红枣总产由500多万公斤增加到1500多万公斤。安泽县发展核桃生产,目前可帮助2万农民致富。

据统计,近年来各县(市、区)老促会共帮助引进资金1.9亿元,募集资金2600万元,资助贫困中专大学生514名,培训各类人才干部1984人、技术人员1413人;建立种植、养殖基地115个;向老区捐赠物资6563件、图书34960册。

三、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市老促会把开展调查研究列入重要议程,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写出相关调查报告。去年,按照全国和省老促会的要求,市县(区)两级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全市共组织队伍125个,深入乡镇102个,走访农户1600多户,共写出综合报告18份、专题报告159份,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52类161条。一些问题和建议还被省老促会呈送国家和省委调研报告并采用。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全市老促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市、县、乡“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成为促进老区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各县(市、区)老促会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不但有了办公场所,还配备了电话、电脑、工作用车。部分县(市、区)办公经费基本落实,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

各级老促会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注重思想建设,做到人老思想不老,不断更新观念,为老区建设服务,涌现出一批心系老区、关爱老区、为老区建设做出显著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王民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