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关爱,如阳光般温暖;总有一种力量,助你翱翔蓝天;总有一种感动,在我们心中激荡。
——题记“残疾人”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爱。那么,如何才能全力地为全市13000名残疾人做好服务?如何帮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何帮他们书写美丽的人生?新年伊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霍州市残联,走进霍州市残疾人群体,对霍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刻解读。品味那丝丝涓涓的辛酸苦辣,品味那桩桩件件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我们真切地认知了霍州残疾人事业近年来取得的非凡业绩,更对那些长年累月默默奉献于社会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虽是寒冷的冬天,但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助残扶残的暖流正在温暖着每一位残疾人的心。
构建一套现代化的服务体系,霍州捧回三个全国大奖
2012年年末,霍州市残联又捧回了一块国家级奖牌,他们被中残联授予“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加上“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全国四十家残疾人文化进社区单位”两块奖牌,不到5年时间,霍州残联工作已捧回了3个全国大奖了。同时他们还连续5年荣获省、市残联工作先进单位,临汾市文明和谐单位、临汾市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屈指一数,霍州残联可以说硕果累累了。
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清楚,没有霍州残联领导班子科学超前的眼光,没有广大残联工作者艰辛的耕耘和无私的奉献,这些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必须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服务体系,才能有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是霍州市残联理事长闫记红的精辟观点,也是霍州残联的工作理念。
诚然,残联工作重点在基层,霍州市面积768平方公里,行政村就199个,而残联的工作人员只有10个,可以说,服务对象特殊,担负任务繁重。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更及时、更快捷地帮助他们?2010年冬,新上任的霍州残联理事长闫记红就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调查、摸底、论证、决策。他带领残联领导班子决定从健全残疾人档案入手,加强软件建设,加强设施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夯实残联工作基础。
残疾人组织是推进残联工作的支撑。
霍州市残联依托基层组织,就地进行选拔,在全市199个行政村聘用了163个村残协委员,在市财政中争取到给每位村残协委员一年720元的误工补贴,并定期对各乡镇残联干部和村残协专职委员进行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助残扶残的积极性,提升了残疾人组织的工作水平和战斗能力。
在健全管理队伍的基础上,他们还通过信息网络,建立了短信平台,实现了文件下达和信息报送的“高速化”。残联副理事长朱文华说:“开展康复活动、领取燃油补贴,一个短信,残疾人朋友们马上就能知道,以前一个月办不了的事,现在一两天就办成了,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
播洒一份爱的阳光,让残疾人尽享幸福温暖
“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我们要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这项事业,要让全社会的人都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基于这一理念,霍州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残联牵头的工作方针,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致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环境。
“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等几个重大节日,霍州残联都要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霍州电视台、《今日霍州》、霍州广播电台、霍州残联网站等媒体,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法规、康复知识,每年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深入持久的宣传。
助残日、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夕,对城镇农村低保贫困残疾人的走访慰问始终在进行。
“这几年,我们残疾人的文体活动更是办的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一位残联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为扩大残疾人在社会上的影响,丰富和活跃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能力,霍州市残联积极组织开展了以“养成健身习惯,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残疾人健身周活动;组织开展了“有爱的冬天,残疾人不冷”有奖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了“爱在蓝天下”广播栏目;组织开展了残疾人才艺大赛;组织开展了“读书·生活”残疾人演讲赛;组织开展了残疾人书画、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交流活动。特别是2012年春,在霍煤集团南矿区举行的“全国四十家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的挂牌仪式,更将霍州残疾人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干渴的禾苗总盼望着雨露的滋润。“只要是残疾人有困难找上门来,我们都不能搪塞和拒绝。”来到残联已有两年的闫记红深有感触地说。
2012年11月,河西实施集中供暖改造。河西居委会残疾人张宇峰因患尿毒症巨额的费用无钱缴纳采暖费找到霍州残联,理事长闫记红亲自接待,并上报市委主要领导,不到一个星期,在市委书记陈纲的亲自过问下,热力公司特开绿灯,为这位残疾人免除了全部费用。
为尽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联班子成员走农户、访社区,依托市人民医院,成立了肢体、智力、精神、视力、言语、听力六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为康复中心配置了康复器材;组织了肢残人假肢装配回访工作;组织唇腭裂患儿筛查;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力度,尽最大能力解决残疾人康复需要。
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共免费为10名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为20名听力障碍残疾人配置了助听器,为6名下肢残疾人装配假肢,为500名二级以上肢体残疾人捐赠了轮椅,根据需要为246名残疾人适配了拐杖和座便器等辅助器具,为60名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落实了“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护理补助,为274名肢残人发放了机动轮椅燃油补助54800元,为32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一份阳光可胜万里寒霜,一份温暖可润千户弱残。真金白银的实惠,真挚殷切的帮扶,让广大残疾人切实体会到了党的关怀,享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的温暖。
打造一双坚强的翅膀,助残疾朋友翱翔蓝天
对于残疾人来讲,要让他们真正过上幸福生活,有时候,帮其造血比为其输血更为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贫困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霍州市残联将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瞄准市场需求,结合本地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色,依托当地有实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了霍州市残疾人培训基地。在培训科目的选择上,残联班子深入残疾人群体,倾听呼声,反复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确定了果树修剪、面食、养殖、灯笼制作四项主要培训科目,又聘请了相关科目的资深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对于有些居住偏远,交通不便的残疾人朋友,他们则组织专门力量亲自上门培训指导。就这样,他们集中分散相结合,常年不断,扎根残疾人群,真正使广大残疾朋友学得一技之长。据介绍,仅2012年,全市就举办了11期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360人,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576人。
通过技术培训,不但帮助了残疾人自主创业,而且也为他们在工厂就业创造了条件。霍州市旺福灯笼厂是一家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当我们来到这里时,看到了院落里摆满了制作精美的花灯笼,其间坐着七八位残疾朋友,他们熟练地打架、绑丝、糊纸,淳朴憨厚的脸上写满了对生活的乐观和满足。
厂长薛宏维说:“目前厂里吸纳了21名残疾人员工,他们每月能拿800元工资,超额工作还有奖金,2012年,残联还给我们厂拨付专款,赠送电脑,制作公司网页,以方便业务拓展和网上营销,目的就是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找到活干,残联不仅根据福利企业需求,针对残疾人做相应技术科目的培训,而且从资金和技术上对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据介绍,5年来,残联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等形式,共安置265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气候正在形成,不断扩大。
洒下一份阳光,收获满园芬芳;坚定一个信念,铸就几多辉煌。新的起跑线上,霍州残联一班人又将乘胜前进,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天才的悲剧》一书出版
下一篇: 市第一实验中学举办宣传活动推进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