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火逐渐消失

2013-02-25 09:20:1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对于小时候的回忆,不得不提农村正月十五时的社火,乡里各村都派出最具特色的表演,汇集在一起热闹一番。但近年来,由于乡里年轻人在外务工多,多年来村里社火已经消失。
    襄汾县永固乡南董村的李麦秀告诉记者,五年前,每当正月十五,乡里的各个村都会有社火,敲锣鼓、踩高跷、划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抬花轿、打花杆等非常热闹,可近几年,由于乡里“饼子大军”在正月十五前就开拔京津等地,所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社火就没法举办了。
    前几年举行社火的时候,李麦秀一直是抬花轿里的新娘,带上头花,画上浓妆,当个新娘那个滋味真美。可现在不光是社火,村里的灯山、秋千也不存在了。记得那时候,村里的大街道会搭上秋千,有灯山的时候,孩子们买上几个花炮一群小伙伴全村转,灯火通明,非常漂亮。”回想起当年有社火的农村,李麦秀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襄汾县永固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地处襄汾县西南边,全乡有16个行政村,22000余口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该乡镇有两个年轻人在北京做烧饼赚了钱,这一消息马上传到了永固乡村民的耳朵里,许多村民划算了种地五年的收入还不如打饼子一年的收入多,村民们开始打着如意算盘,背井离乡能换来种地五年的收入也不错,何不出去打饼子。随后有人四处求亲戚、托邻居、拜师傅、找搭档,一起跟着进了北京城。此后十年间,这支队伍逐渐扩大,每年都有递增的趋势。饼摊创收的巨大效益吸引着永固乡的年轻人,正是因为年轻人的离去,农村的社火才停止。
    虽然社火消失了,但现在每年村里有36岁的同龄人都会捐出一部分钱,请来杂技团或蒲剧团为村民演出。“今年我们村49岁的同龄人还捐出一部分钱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村民逄攀说,年轻人在外赚了钱还不忘村里的长者,值得人们尊敬。
    记者 赵亿平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