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耍社火 百姓乐翻天

2013-02-26 08:21: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腰鼓表演

一人背俩悠闲自得

    威风锣鼓、安塞腰鼓、军乐、舞龙、秧歌、高跷……2月24日,汾西县举行2013靓丽汾西”社火节文艺汇演,10余个文艺节目异彩纷呈,数万民众欢聚汾西县城耍社火、闹元宵,共同沉浸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中。
    24日上午9时,涉及9个乡镇(社区)及汾西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等所有参加表演的部门和单位按顺序依次从凤凰广场西口出发,沿街表演,最终在主表演场汾西县体育场聚集。
    金鼓催春春来早,欢天喜地闹元宵。首先登场的是社区管理委员会的背铁棍。一个个化妆打扮后的俊秀男女孩童被绑在铁棍的上端,扮演着不同戏剧人物,而绑在铁棍下端的强壮男子则配合锣鼓点,迈出各种舞蹈步伐,使各自背上的孩童摇摆表演。据悉,背铁棍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产生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经过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吸取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之优点,形成了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民间艺术。
    永安镇的永安威风锣鼓、佃坪乡的背棍、和平镇的舞龙、秧歌、汾西一中的军乐……蛇年汾西社火精彩不断,现场阵阵欢呼,汾西二中的腰鼓更是将节日欢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400人的旗队、120余人的教师方阵、616名同学的腰鼓表演规模空前,气势恢宏。在震天的锣声和孩子们气势如虹的呐喊声中,600余名小腰鼓队员穿着红白相间的服装,裹着白手绢,发系红头绳,手中挥舞着红绸带,腰间系着小腰鼓飞奔入场。伴着欢快的鼓点,他们像可爱的精灵,欢快地跳跃着,舞动着……小缠腰、小交叉、盘龙记、大秧歌、背对鼓、浪开花、大转身……刚劲奔放,多姿多彩的表演张扬着孩子们的个性。紧接着,马步横移中场上变成6个方阵,个人表演开始了:三阳开泰、斗鸡、抬花轿等花样充满了无限情趣,也将孩子们的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后,数千人的队伍不断变化各种队形,赢得围观群众阵阵欢呼。据汾西二中一位老师介绍,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舞与声结合,形与神兼备,粗狂豪放,在黄河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汾西二中已经将安塞腰作为学校的特色和综合实践课来抓,除社火节参加县里的表演之外,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腰鼓大赛,以此推动学校体艺活动蓬勃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狮、舞龙、女子锣鼓、闫家堰高跷……整个社火表演持续3个多小时,鼓声震,人欢笑,神飞扬,耍社火,看表演,汾西当地男女老少元宵节可算是乐翻了天。汾西县在万民欢腾的节日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踏上了新的征程,迈出了追寻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步伐。

记者 王隰斌 尹飞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