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70岁退休教师杨华,从2009年开始,坚持用蝇头小楷抄写四大名著,坚持不懈,先生完成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部名著的抄写,最后一部《三国演义》已抄写1/3。
3月26日,在翼城县城内村,我们见到了正坐在书桌前精心书写的杨华,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抄写”人生。
“别人退休后都是下棋,打麻将,我爱静,就想着在家写写字吧。”2009年,党校发了一本《科学发展观》,他就想着用毛笔字把这本书抄写一遍,一是能增加理解,再者也能练习毛笔字。从此,他踏上了抄写之路。每天6点钟起床去公园锻炼,送孙子上学后,8点多钟,他像上班族一样,坐在书桌前开始“工作”。
抄写完了《科学发展观》,杨老越发对小楷抄写有了兴趣,就琢磨着开始抄写四大名著。最先抄写《红楼梦》,每天8点30分开始抄写,到太阳下山才结束。他抄写的小楷清秀工整,连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每抄写完一部分,老人就把它装订好,标注好书号书名,并附上抄写时间。现如今,他已抄写300多万字,抄写名著所用的宣纸总长加起来超过1.5公里,重量18公斤,毛笔用坏近300支。杨华一边说,一边用刀片刮手上的老茧。原来,他刚开始抄的时候,手用力的地方磨得全是泡,现在都变成了老茧,隔一段时间就要刮掉,才能继续抄写。老人原来患有肩椎炎,右胳膊抬手费劲,开始抄书后,胳膊有了明显好转,没有以前那样吃力了。老人说,抄书不仅能静心养神,还能锻炼筋骨和大脑,从名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一举多得,受益匪浅。
他常教育后辈:“做事贵在坚持。”一开始抄书,杨华用家里的废旧报纸。现在全家人都支持,大儿子买笔,二儿子买纸,10岁的小孙子每到放学后总会在他的书桌前看他写字,也会拿起毛笔比划两下子。如今,杨华的文房四宝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如果哪天不写了,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采访结束时,老人给记者透露将来的打算,就是把四大名著抄写完成后,如果身体情况允许,还想把翼城县志抄写一遍,给儿女们留点精神财富。(通讯员 褚莎莎 常锦华)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争做雷锋 传递社会正能量
下一篇: 中国·隰县第三届梨花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