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3-04-25 09:08: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出生于1947年的郝福生是汾西县人,大专文化,县政协六、七届委员。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造研究员、中原书画院高级画师、客座教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汾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汾西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县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郝福生自幼酷爱书画,曾入中央美术学院函授班学习三年,近二十年来临习齐白石、吴昌硕、萧朗、房新泉、祝焘、问雨、孙其峰、史如源、王仲年等大师作品。擅长花鸟,尤以画荷、画鸡、画柿著称。

作品百余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长卷《百鸡图》、百鸟图》、百鹤图》、《十二生肖图》远销海内外,出版有家庭书画集。

在书画界,“凤城三兄弟”无人不知。郝氏一门三代四十余口皆情系书画,自成一系,可谓是书香门第,一个家族如此重视传统国学尤喜书画艺术实属罕见。

郝福生先生受父母影响,耳濡目染,自小即爱好绘画。后师从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邓相唐,画艺渐有进步。他多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经常参加文事活动,并在中央美术学院函授班研习三年,这样的工作经历和艺术追求,使他的画品进一步提升,对国画的深层理解具体到一幅作品的结构和笔墨运用上,都有升华和提高。在一次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中,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加笔会时,郝福生先生受邀上台,当众挥毫,细微处精心收拾,疏朗处大胆留白。时而惜墨如金,时而泼墨如水,一时间好评如潮。此后他的作品入选“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先后于洛杉矶、温哥华、巴黎、悉尼、墨尔本等城市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认可。在业界,郝福生的牡丹、荷花、柿子、山水以及近年来创作的百虎、百鸡、百驴、百鹤、百蝶、百鸟、百花、百福、百寿等“百”字系列作品均为人称道,评价较高。

明代狂客徐渭曾言:“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纵观郝氏众多题材作品,画荷一事,尤占其重,以荷花为文化载体的绘画艺术,郝福生先生浸洇数十年,独有建树。荷之花语为清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对荷花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体悟、从外形的把握到实质的解读已经到了非常深刻的层面。

为画好荷花,郝福生长期坚持以荷花为伴,从“小荷初露尖尖角”,到“秋风冷雨残荷”,他数十年写生不辍,将眼中之荷幻化心中之荷,将心中之荷倾注笔下之荷……长期与荷相处,以友共之。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向度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他不断汲取古人和今人的优长,在绘画道路上探索前进,对金碧风格、没骨风格、写意风格、泼墨风格等等技法流派广泛涉猎。为取法乎上,他初期苦学齐白石、吴冠中、王雪涛等大师风格和不同的特质。后在当代大家中遴选数家继续攻学。其中有画坛鬼才,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黄永玉先生。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样类众多,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郝福生借鉴了他的技法,国画传统讲究“计白当黑”,他偏偏来个“以黑显白”,这种反向继承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相比于明末清初朱耷荷作之孤傲于世,通过板刷纵横、大开大合,他表现出的是大气磅礴、绚丽宏伟之气质,这在他的《艳香十里醉秋风》、《香风十里弄晴晖》等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推崇的又一位丹青名家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临沂画院院长房新泉先生,潜心学习房先生画作,最大的收获在于标新立异的技法。通观郝福生作品,很多通过洒盐法、泼奶法等等方式处理。这一系列作品诸如《红渠秋艳》、《风雨入秋池》、《荷塘雨后》等,均是神清骨辣,满纸烟云,动静结合,灵活自然,通过泼、洒、冲、流等手法,画面色彩柔和,飘洒流畅,韵味无穷。近年来,郝福生重点对彩墨艺术大家李夜冰先生的荷作进行悉心研习,获益匪浅。用他的话说,李夜冰先生成功的将西方油画技法融入国画技法中,通过中西合璧,达到撼人心魄的色彩气势。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郝氏《雨荷》、《梦荷》、《雾荷》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注重色彩,突出虚实,着眼明暗,达到了潜心独用之境界,具备了自己的风格。他笔下荷花兼具物理、物情、物态。有时富丽堂皇,有时清妍秀丽。

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郝福生先生坚持人品与作品的高度结合,在艺术世界中寻求人生印证,凸显人格魅力。无论是黄永玉老师、房新泉老师还是李夜冰老师,或者身边许许多多的画界同仁,郝福生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艺术面前虚怀若谷,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孜孜以求,终成心语:“知花容易知荷难,以荷为友方知禅;师古不泥古,自成我中法;与古人对话,走艺术自我才是我辈出路。”

在画荷的理论研习和创作实践中,郝福生先生依然努力探求不断创新。(张行健)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