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听课观

2013-05-16 09:11: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听课是教师凭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课是一种技能和方法,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又要关注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它既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听”,就是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教师讲的是否清楚,教学语言如何,启发是否得当等;“看”,就是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得如何,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看课堂教学效果,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等;“记”,就是对课堂教学一种简要的、合理的再现,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想”,就是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中是否恰到好处等;“谈”,就是和授课教师、听课学生交谈,请老师谈本节课的教学理念,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由听课教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特色、所受到的启迪与经验、不足之处及建议等。

听课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卓有成效的听课者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参与为基础,以听、看、想、记等多种听课活动的协调作为保证,才能使听课顺利完成。除此之外,我认为听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目标定位,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听。

二、听课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录式听课便于整理与反思,但易疲劳,不能长时间坚持,我觉得采用纲要式记录比较好,主要记录教学步骤、问题、教法、学生动态等,这样做可以有更多及时思考的余地,有灵性的想法或感悟可以马上在笔记上批注。如果只记不思考,课后再回顾,很难找到有灵性的东西,课后也说不清哪些地方需要重点强调和交流。

三、听课角色的转换。听课不是评课,听课者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者,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为我所用。听课过程中要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清楚,教学手段是否多样,驾驭课堂能力强还是弱,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否科学,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否积极等。由此,对照自己教学环节中的优缺点力求改正。

四、听课后的反思与交流。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听课后自觉地对自己的听课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分析总结他人课后,写下自我反思之法、借鉴之道,大胆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听课后要尽可能和授课老师及同听课者交流,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体会,与同听课者谈本节课的特色、启迪和经验,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要抓住重点,突出教学思想、教法和教学效果,切忌信口开河、夸夸其谈。

愿每一位有理想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己的每一滴汗水,品味自己收获的每一分甘甜。山西师大临汾学院艺术系教师 刘彩萍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