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即将告别衣食无忧的学生时代,从象牙塔迈入现实社会,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精打细算。但今年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使得毕业生的“求职大战”更趋“惨烈”。
“史上最难就业季”袭来,应届毕业生路在何方?不少人辗转于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焦灼地奔走于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却失落地发现,大学文凭不再是炫目的光环和求职的保障。接连遭遇应聘失败的打击,一些毕业生仔细考量未来,不再漫无目的地大海捞针,转向创业、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等,为新的一段人生旅程寻觅新的目的地。
策划人 李静
感觉迷茫 裹足不前
考研没信心,创业怕赔钱,找工作又眼高手低……站在人生选择的分叉口,毕业似乎成了一些大学生难以逾越的坎。他们渴望破茧成蝶,却又不知如何选择,对未知的明天感到迷茫、焦虑、恐惧。
“家长们都说学会计好就业,但这一行业太热门,学习的人又多,竞争实在太激烈。”就读于山西某大专院校会计专业的王芸无奈地说,今年年初,她去太原参加了几场招聘会,一些工作单位开出的福利待遇很诱人,但对方要求的“本科以上文凭”直接拦住了她的求职路。
招聘单位的高要求、众多同专业高材生的有力竞争瞬间浇灭了王芸对工作的美好憧憬,她感到前路渺茫,没有信心再奋勇拼搏。我不想回家,特别怕看到父母殷切的目光,尤其害怕听到他们说谁家的孩子在北京、上海找到了好工作,或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这些都让我压力倍增。”王芸愁容满面地说,我现在脑子里就一个怕字,怕找不到工作、怕对不起父母、怕接触社会、怕工作以后和同事处不来。”求职路漫漫,举步维艰,让个别大学应届毕业生犯难的同时也犯了懒。他们不去努力争取自己的未来,反而把就业的希望押在了父母身上,或是悠然自得地等待机会降临。在家闲了半年的小于,每天的生活状态就是吃饭、睡觉、打游戏。父母暗自着急,小于却不以为然:现在工作太难找了,钱少还辛苦,感觉付出的努力和收入划不了等号。我想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父母又不同意,觉得我们空有想法,没有实际经验。父母让我报公务员,我又不愿意看书,还不如先在家待着。”近日,小于回到大学参加论文答辩,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精神状态也不好,而其他同学大多在信心满满地积极找工作,或是上培训班提高能力。小于如梦初醒,迫切地想改变现状:我想先跟着同学到处转转,看看有什么就业机会。或是去其他城市旅游,既能散心,也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史上最难就业季”强势来袭,何处安放大学毕业生的青春与梦想?正处于迷茫时期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不懂未来如何规划,只能裹足不前。期待他们经过短暂的调整后,能够早日走出迷茫,觅到新的人生道路。
记者 李静
调整心态 积极向上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及时调整了心态,明确了就业目标,最终也实现了目标。”李琳感慨地说。初见李琳,这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浑身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李琳是今年即将毕业的一名本科生,就读于河北师范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现在我市一家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担任英语教师一职。回想起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经历,李琳不禁感慨道: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来讲,对社会总是充满了向往,殊不知,江湖’哪有那么好闯。”正所谓,不挣钱不知道钱难挣。
据李琳讲,当时学校安排了很多地方供学生实习,可每月800元的实习工资听起来就很难满足“胃口”,一行人商量后还是决定去社会上闯一闯。
“刚去人才市场的时候我们是6个人,一个月之后,就剩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儿还在坚持,其他的都回学校或老家了,原先以为终于可以像电视剧里的白领那样,每天身穿漂亮的职业装,在高级的写字楼里工作。可严峻的就业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踏入社会,必须先要适应社会。”李琳回忆说。
调整心态,明确目标,开始行动。
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生,李琳由一开始对一些小公司“不放在眼里”,到后来渐渐调整好求职心态。随后,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李琳通过网上招聘的方式来到天津的一家公司做实习销售工作。在工作中,李琳虚心向每一位同事学习,积极完成各项工作,把重点放到在工作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很快就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作为正式踏入社会前的“预习演练”,在天津打拼的难忘经历,让李琳更加了解了自己,同时也更明确了今后的就业目标。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今年春节过后,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李琳返回家乡,并凭借英语六级的过硬功底和一颗永不言败、积极向上的心,幸运地成为了我市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当中的一员,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追梦之旅。
“只要能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人生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李琳笑着说,她会继续带着这份坚定与信心,用实实在在的努力,为自己更美好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记者 成华 实习生 张洁莉
应对难题 专家支招
今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中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由此盛行的“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也成为对广大毕业生最苦涩的调侃。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如何有的放矢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对此人才专家又有哪些好的建议,记者专程走访了市人才市场,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其实广大网友笑称的‘最难就业季’,主要还是指京广沪等地,作为中小城市的临汾,就业形势并非想象得那样严重和困难。”市人才市场副主任陈新华说,临汾籍今年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数量应该在3000至4000人之间,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而我市每年都有多场大型人才招聘会。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招聘会直接就在大中专院校校园内举行,众多招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
“但是我市的就业市场却上演着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尴尬局面。”陈新华笑着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陈旧的名词,每次大型招聘会结束后,总会有用人单位向他大倒苦水,说前来市场求职的人很多,而且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很多,但合适的求职者却很少,每次总不能达到招聘预期目的。而另一方面,招聘会现场上万人次的客流量,很多毕业生和求职者并没能找到好的工作,不是嫌用人单位给出的待遇不够丰厚,就是嫌岗位不如意或是企业规模较小。
他介绍说,很多毕业生前来求职,并不是先问工作内容,而是先问薪酬待遇、休假时间。还有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没有明确目标,而是在招聘会上茫无目的地瞎转,甚至有的求职者对工作岗位的设想和要求很高,根本就不愿进入私营企业或是中小企业。
陈新华说,眼下,毕业生的出路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常规的求职外,参加研究生考试、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参军入伍都不失为一条可供广大毕业生选择的成才道路。
“各级政府也都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仅可以免费接受培训,在获得政策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下,还能获得低息甚至免息小额贷款。”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征兵对象,国家也适当放宽了年龄限制,国家也鼓励大学毕业生支边、支农下基层,这都是可供广大毕业生选择的方向。
“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应该端正态度,找准定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确定就业目标。”陈新华提醒广大毕业生,其实很多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都求贤若渴,特别是对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更是青睐有加,他们提供的岗位也都有着很不错的发展前景,如果毕业生们能够放低姿态,适当降低对自己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预期和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肯定不成问题。 记者 卢凯
创业路上 贵在坚持
有人说在创业的路上无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准备。刚刚毕业于某传媒大学的李佳,没有奔向招聘会场,没有继续深造的升学计划,而是埋头准备开办属于自己的传媒影像工作室。
谈起创办的工作室,李佳总是笑着说:累并快乐着,一组道具、一个摄影灯都得认真挑选,为节省创业成本,我步行辗转各大批发市场也是常有的事。”李佳为何会萌发创业的念头?原来两个月前他心乱如麻,班里有的同学接到应聘通知,有的家人为其安排了工作。看着同学们都有了好去处,他坐立难安。突然有一天,寝室的室友高声说:咱们几个不如各尽所能,共同创办一个传媒工作室吧!”没成想他的一席话还真触动了其他人。二凯擅长拍摄MV,雅杰擅长后期制作与摄影,而李佳擅长创意策划。
一不做二不休,他们3人开始了创业之路。对于工作室的经营范畴,他们暂定为拍摄个人写真、MV拍摄、主题婚庆策划等。好在大学期间,他们曾多次参与社会实践,对工作室的开办流程及服务事项基本了解。
目前,工作室尚在创办中。李佳担任总策划,而二凯和雅杰负责技术指导。“其实,现在影视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如果要想在这个行业站住脚。就必须把同一区域内的大小工作室的拍摄风格及内部管理、流程都做个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与最好的打算,我们坚信只要尽心做好每一件事,就会向成功靠拢一小步。
坚持就是胜利。”李佳自信满满地说。记者 祁欣
继续深造 曲线就业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有大批学子即将迈出校园走入社会,而今年被称之为“最难就业季”无疑为他们泼了一身冷水,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院校的应届毕业生。
在每年毕业大军中,几乎都有一部分人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王龙今年大四,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早在今年3月份,他就和同学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中,但是应聘了几个单位都没能如愿。“原本打算毕业后就找一份待遇稍好的工作磨炼自己,谁知今年就业形势更严峻。”王龙说,无奈之下他与家人商量后选择考研,继续深造。
“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考国家公务员的门槛也高。”王龙说,现在国家公务员招生考试,如果没什么工作经验,大半要求至少是研究生起步,不如早点拿个研究生文凭,找工作也多了些筹码。
与王龙一样马上面临毕业的马茜说,面对就业难,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考研只是将就业缓期执行。“其实许多选择考研的同学,不少人想借此逃避就业压力。他们大多数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考研目标。”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孙莉怎么也没想到有了研究生学历还是难逃求职难的噩运。孙莉本科毕业于2010年,那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然而3年过去,她面对的是人数再创新高的699万毕业生。
“3年前我以为学历低,可3年后有了研究生学历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孙莉说,当年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选择了读研深造。没想到3年后,又遇上了就业高峰。
“作为研究生,我们有时候确实竞争不过专科生和有经验的人。”孙莉说,在经过数次应聘后发现,实战经验比学历更重要,很多单位喜欢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所以,不管怎样,今年她都要放低姿态,找一份工作,先学习实战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记者 赵亿平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六一送《童话》 传递“邮文化”
下一篇: 大学生上网寻工作岂料落入“便捷赚钱”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