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阅读,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很少有人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描述科学的语言,决定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一、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阅读的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数学的术语、符号,理解每个术语、符号的含义,明白术语、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数学阅读要勤动口,开口阅读能将思维瞬间集中起来。数学阅读要勤动手,勾画圈点的过程实际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正理解。
二、由于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时认真细致,开动脑筋,勤思多想。
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语言转换频繁,需要将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将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转换,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多变,灵活运用。这种转换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数学课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
数学教材是多位数学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特征、学科特征和学生心理特征精心编写而成,具有特殊的阅读价值。数学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数学概念、术语、符号,规范数学语言。
1.在概念、定理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数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必须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细品细读。对概念、定理的细致剖析,可使学生吃透教材,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语言,理清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对“只有”、“符号不同”、“两个数”、“互为”等词语的细致剖析,学生真正理解了相反数。
2.在例题、习题解答中培养阅读能力。
例题是最经典的学生范例,阅读例题、学会例题,学生就学会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在习题解答中巩固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做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3.在表达和交流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规范数学语言。比如,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过点D作AB的平行线DE,交BC于点E,就是标准的数学要表达方式,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拓展数学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定会卓有成效。
霍州市赵家庄中学 刘海燕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援疆之花绽放在汾水之滨
下一篇: 和谐师生关系造就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