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县柏山寺乡有这样一个人,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个有本事的人,能为乡邻造福,让乡亲们都能说好。他就是吉县柏山寺乡卫生院主治医生冯茂廷,现年65岁。
1965年9月,17岁的冯茂廷抱着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的雄心壮志走进了稷山卫校,开始了他的学医生涯。简单、充实、清贫、刻苦的学习生活,让他学有所成。带着累累硕果,放弃城市生活,他毅然走上了回家的路。1968年回到家乡后,他就在柏山寺乡耀角村扎下了根,这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里,他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急病人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想病人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不管病人家境如何、社会地位如何、社会关系如何,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待每一个病人,他都会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病人家属不理解时,他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工作再忙再累,甚至过了下班时间,他也会坚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回家。深夜时、寒风里、暴雨中、大雪下,去抢救病人,更是他常有之事。
总之,这十年里凭着扎实的医学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手脚勤快、用药合理、价格便宜等,他在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扎根农村、情系乡亲、服务大众这一简单而又崇高的理想。
从成为一名医生起,他就知道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帮助乡亲。于是他在工作中不断努力,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钻研医疗发展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1979年他被调至柏山寺乡医院,成为一名主治医生。工作得到肯定,事业小有成就,但他从不自满、从不骄傲,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他从医多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绝不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用责任与爱践行着医生的职业道德。同时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始终以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严于律己,爱以待人,彰显出了他崇高的医德。
乡村医生四十余年来,他凭着崇高的医德、日益精湛的医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品格,使他的名字广为流传,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信赖和赞誉,多次荣获县级“先进工作者”、“好医生”、“十佳医生”等称号,2007年12月,他获得了市卫生局、人事局、教育局等六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偏远农村卫生工作三十年以上天使奖。一步一个脚印,他的事迹为人称颂。
冯茂廷四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贫困山村无私奉献。虽无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但这是一份平凡的大美,是一份朴素的大善。他守着这份美丽,守着这份高洁,如寒松、傲梅,令人赞叹,令人感动。人们感动于他的无怨无悔,感动于他的默默守护,感动于他的救死扶伤,感动于他说的一句话:“四十年的守护、四十年的付出,只因为这里是我的家,这里需要我,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通讯员闫海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下一篇: 老师情 慈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