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

2014-09-11 08:43: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晚)日前,记者从市残联获悉,我市启动实施2014年国家、省康复救助项目,项目包括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残疾人康复、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康复、山西省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康复、山西省财政专项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项目。

近年来,我市紧扣康复主题,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扎实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无盲点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工作,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强力推进培训与项目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

在此项目中,各县(市、区)残联及康复定点机构将严格按照各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规定进行,组织筛选、公示、审批和确定救助对象,做好康复安置、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及辅具发放等各环节工作,完成康复训练科目、做足康复训练时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审批确定救助对象,保证康复救助效果。

在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中,将对0岁至6岁残疾儿童给予康复救助。其中: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将对我省143名聋儿免费植入电子人工耳蜗,并提供手术费和康复训练费救助,全部实行《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网上申请;对16岁以下(1998年1月以后出生)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肢体矫形手术并适配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项目由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承担实施;对年龄不超过7岁(2008年1月以后出生)的16名贫困聋儿,助听器及康复训练救助项目由市聋儿语训部验配中心进行验配;对年龄不超过7岁(2008年1月以后出生)的25名贫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由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对3岁至6岁(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出生)的65名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由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定点康复机构组织实施;对0岁至6岁的160名残疾儿童适配矫形器或辅助器具,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负责项目组织实施。

在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中,对0岁至6岁(2008年1月以后出生)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给予救助,由市残联确定定点康复机构组织实施;对74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给予救助,采取“医疗救助卡”的方式,对48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治疗及药品补贴,平均每人补贴500元;对5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一次性住院医疗救助;对26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每人适配1台助听器,由市聋儿语训部验配中心进行验配;对771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其中:对600名低视力患者适配助视器,对33名就学就业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对70名肢体残疾人适配矫形器,对13名肢体残疾人装配大腿假肢,对13名肢体残疾人装配小腿假肢,对18名肢体残疾人装配膝离段或髋离段假肢,对24名肢体残疾人装配装饰性或功能性上肢假肢。具体项目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实施。

在山西省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中,共对3095名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其中,对0岁至6岁(2008年1月以后出生)的40名贫困聋儿语言训练康复救助,项目由市聋儿语训部等机构组织实施;对0岁至6岁(2008年1月以后出生)的25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由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对20名以就业、就学年龄段为主的肢体残疾人装配小腿假肢救助项目,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为全市2800名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为2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在山西省财政“十二五”专项康复经费救助项目中,采取“医疗救助卡”的方式,对21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治疗及药品补贴,平均每人补贴500元。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积极筹集资金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增加救助人数,自筹资金救助的贫困残疾人人数要不低于国家和省项目救助总人数的50%。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度已接受国家或省康复训练、精神病患者服药住院救助项目的救助对象,必须在规定的项目救助期满后才能列入2014年国家或省项目救助,且国家与省救助项目在同一周期内不得重复救助;2011年以来接受过国家贫困聋儿(助听器)及康复救助项目和省贫困聋儿助听器救助项目的救助对象不得再接受2014年“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聋儿(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救助;在辅助器具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同一救助对象不得接受同品种辅助器具的救助。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