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而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学会阅读,就会练就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可见,早期阅读不仅能较早地发展幼儿的智能,更能丰富幼儿的社会性情感。那么如何让阅读伴随幼儿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选择儿童阅读材料时,总是精选一些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的阅读材料,使幼儿把阅读活动和良好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并受益终身。如故事《三只蝴蝶》、儿歌《小手真能干》等。另外,也可选择一些有幽默的语言、想象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结尾的故事。即使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主题,如果语言过于平淡、情节没有起伏、结尾毫无意外,这样的故事也很难引起幼儿兴趣;能够反映幼儿情趣、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最能打动幼儿,吸引他们反复阅读。如经典故事《小红帽》《七只小羊》等。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幼儿真正成为乐知者,不仅要有适合的材料,而且要有好的方法。可以说,好的方法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吸引其注意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譬如,可采用图文互译法。运用单面单幅画面的图书,如《婴儿画报》,画面色彩鲜艳、形象可爱,有较强的吸引力,与图片对应的旁边有内容简洁、字体较大的文字说明,可先让孩子观察图片,引导孩子把握画面内容,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当孩子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又会积极地认读文字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并逐步习得完整、连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如,制造悬念法。在讲述图书故事时,常把重点问题抛给孩子,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等等。总之,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可以使幼儿与绘本展开有效互动,从而充分汲取蕴藏在阅读材料中的丰富“营养”。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奖励是一种激励机制,获得奖励是人内心深处的渴望,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奖励。因此,适当的奖励能够激发幼儿阅读的动力,并使其很快爱上阅读。如在幼儿会读的儿歌、故事、散文的那一页盖红花,每周比一比看谁的红花多;在幼儿有小小进步的时候老师给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等,这样都会让幼儿觉得特别开心,觉得有成就感,也更爱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毋庸置疑,这就需要幼儿园结合家长的现状,帮助家长端正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指导家长选好用好绘本。还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不是让幼儿早早地成为书本的奴隶,而是让阅读吸引幼儿,使其培养阅读习惯,成为主动思考的阅读者,让阅读伴随幼儿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下一篇: 省工艺美术大师郑洪峨作品被韩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