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妇联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儿童、儿童优先的原则,树立以德育人的理念,从服务基层、服务家庭、服务儿童出发,以家庭教育,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作为工作抓手,立足本职、主动作为,使儿童工作不断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认识到位,宣传工作常态化。如何创优环境,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实践证明,舆论引导、宣传先行、典型示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为此,市妇联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政策法规;举办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全市广大妇女儿童中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解黎明学习的活动;积极开展“美德少年”、“学雷锋好少年”、“优秀春蕾女童”等活动,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同时,市妇联还在全市百万妇女和中小学生中开展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学习教育竞赛和“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切实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并使活动达到了人人争参与、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的目的。
措施到位,活动开展常规化。实施“春蕾计划”,建立贫困女童档案,核实贫困女童情况,发动社会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贫困女童顺利完成学业。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妇联累计接受社会捐资15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280人,打造出了我市公益活动中的响亮品牌;开展“恒爱行动”,向全市发出了“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的倡议书,为曲沃、大宁、永和、安泽等项目县发放毛线1000斤,500多位“爱心妈妈”参与其中,目前,已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689件。2012年12月1日,我市红丝带小学的21名学生身穿“平阳花”艺术团“爱心妈妈”编织的毛衣,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恒爱行动”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亮点,受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捐赠单位的高度赞扬;实施“安康计划”,由中国儿童基金会所属的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的专家为弱视儿童进行义诊,筛选符合条件的弱视儿童到北京接受免费治疗。活动历时3天,设尧都区和曲沃县两个筛查点,来自14个县(市、区)的296名儿童接受了免费检查和现场诊断。通过筛选,符合标准的55名贫困家庭的弱视儿童将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提供每人5000元,共计27.5万元的资助,于近期赴京接受免费治疗;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为了确实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家中子女的保护、维权、教育等问题,市妇联对全市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进行了摸底调研,并撰写了《关于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建议和对策》《关于对农村妇女儿童大病救治的建议》提交市人大、市政协,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市妇联组织妇女志愿者6424人,组建了243支巾帼志愿者队伍,重点开展了扶贫帮困、关心关爱流动留守儿童等活动。为大宁县贫困患病儿童马亚亚争取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救助资金,在上海儿童医院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为洪洞县争取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金20万元,对百名留守流动儿童进行重点帮扶。县(市、区)妇联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分别开展了“快乐父母读书会“、“以书为媒,以读为带”亲子共读、预防性侵害专题宣传等活动,使更多的困境弱势儿童充分享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管理到位,项目运作规范化。启动儿童友好家园项目。争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家园项目1个,落地翼城唐兴镇南关庄村,成为周边446名儿童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锻炼品格的学习教育基地;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为切实加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留守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提供最大帮助,确实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发挥其在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市妇联为26个“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争取到省妇联专项资金共计44.2万元,用于儿童之家的配套建设。目前,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普遍配备了图书、桌椅、电脑和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相互倾诉的交流桥梁,使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馨、社会的关爱,既保证了留守学生生活上有人照顾,学习上有人帮助,心理上有人抚慰,又为他们提供了培养自主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促进了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实施“关爱留守流动女童健康成长”公益项目。
为强化儿童赋权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促进女童身心健康发展,市妇联为尧都区、曲沃两个县区9所学校申请到“关爱留守流动女童健康成长”公益项目,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春蕾计划·关爱留守流动女童健康成长”项目启动暨组织者培训班;实施“天籁列车”项目。帮助无力购买昂贵助听器的听障者能免费获得助听器,以解决其就学、就业及生活中的需求。目前,第一批2岁——12岁40名听障儿童赴太原聋人学校参加了“天籁列车”现场义诊和配发助听器活动;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市妇联与计生、卫生等部门联合,组织永和、隰县、大宁、汾西、吉县五个项目县妇联主席参加了由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共同举办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妇联系统培训班。
在吉县举行了临汾市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发放仪式,为儿童家长发放营养包249件。
高标定位,家庭教育社会化。市妇联协同我市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为我市家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每年“三八”妇女节评选表彰“文明和谐平安家庭”100户,通过创评文明家庭,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感恩母亲”系列活动。举办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和“优秀母亲”评选活动,连续两年在母亲节期间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妈妈、好儿子、好女婿的“五好”评选活动,选树了1000余名“五好”先进典型,分别在临汾日报、临汾电视台和临汾晚报开辟专栏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开展“双合格”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聘请家庭教育、儿童工作专家为我市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提供指导服务;举办梦洁“爱在家庭”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大型公益讲座,聘请专家阐述和谐的婚姻家庭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帮助父母培育出根基健康、品格高尚的下一代,全市有五万多名家长、学生、教师在活动中受益;发展家长学校。目前,全市共建家长学校3946所,其中一类216所、二类近800所。在全市小学和幼儿园基本普及家长学校的基础上,逐步向社区延伸。同时,通过与教育局、文明办、联通公司联合建立“家校桥”,发展网上家长学校,逐步建设一个家庭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开展“同心育栋梁共圆中国梦”家庭教育活动。今年,我市被全国妇联确定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全国20个试点之一后,市妇联及时制订了以“同心育栋梁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工作方案,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知识巡讲活动、聘请组建家庭师资队伍、开展“我与中国梦”家庭教育主题有奖征文活动等形式,共同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我市已聘请5名家庭教育专家,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巡回讲解,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8次,近万名家长受益。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市儿童工作已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群众工作型向专业服务型转变、由简单帮扶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由单一受众向全体儿童转变、由单打独斗向多部门联动转变,我市妇联已逐步打造成为服务妇女儿童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通讯员 梁秋菊 伍倓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洪洞县开展“魅力百村欢乐行”
下一篇: 《苍黄尧天》发行式在我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