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炫目的光影,穿越久远时空,勾勒着帝尧古都的沧海桑田;动感的音响,穿透深沉夜色,激荡着新时代的铿锵足音……夜幕下的“天下第一门”——华门,每晚上演的《梦回尧都》光影秀总会吸引许多市民游客驻足。
“夜,从来没像今年夏天这般热闹!”与亲友相伴夜游的市民王越不无感慨地说。自6月6日尧帝旅游景区管委会在尧庙——华门景区指定区域规划设置夜市摊点以来,来此消夏已成为她的不二选择。欣赏一场美轮美奂的光影秀,抑或在“小吃一条街”大块朵颐、在网红桥上激情摇摆……鼎沸的人声,熙攘的人流,“夜经济”的热闹场面使喜爱“逛吃”的王越深切感受到了城市的活力。
欣欣向荣的“夜经济”,如此真切地折射着文旅市场的复苏回暖。然而,王越至今依然记得数月前的情形: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尤以文旅业为甚。
的确如此。春节本应是文化旅游活动的旺季,仅就我市而言,节前就已筹划了12项“两节”活动,市域内的各类景区景点也大都策划了丰富多彩的节庆项目。但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切化为泡影。1月24日晚(除夕),市文旅局对全市所有A级景区下达了紧急关停通知。此前一晚,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全部暂停对外开放;市级及各县(市、区)和乡镇大型聚集类文化活动也全部被叫停。自此,全行业处于停摆状态,而其中又以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有数据显示,1至5月份,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67.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9亿元,同比负增长72.25%。
疫情影响并未改变我市“力争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坚定信念。这样的高点定位不仅列入了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三四三”工作思路,随后也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为此,我市精准谋划,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各部门为成员的文旅融合发展专班,制定了包括文旅品牌创建、重大项目建设、举办文旅活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宣传营销等六大方面内容的《临汾市2020年文旅工作六大举措》,以及《临汾市2020年文旅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市文旅局进一步以各县(市、区)为单位,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确保了各项任务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和时间节点化。3月23日全市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文旅局又迅即成立了项目建设、宣传促销等5个专班,坚持一周一报告、每月一调度,倒逼责任落实,着力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对于“六大措施”这样的顶层设计,频密的文旅惠民举措则带给人们更为直观的印象。“这几个月以来,文旅部门的动作真的很密集,优惠措施一项接着一项!”6月27日,正在尧庙景区游览的市民王楠如是说。正如王楠所言,为了降低疫情影响,激活消费潜力,同时为文旅企业纾困,我市数月以来打出了一整套旨在提振市场信心的“组合拳”。早在3月份疫情初显趋缓迹象时,市文旅局已对原《临汾市旅游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了《临汾市旅游差异化奖励办法》。新办法充分释放旅游奖励政策红利,对来临旅游大巴、旅游专列分淡旺季实行差异化奖励,并新增了对成功创建5A、4A级景区和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的奖励。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一力度空前的举措意在通过植入、融合相关产业,带动临汾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我市旅游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同期,市文旅局还着眼长远,深度挖掘市域文旅资源,设计推出了“三横·三纵”精品旅游线路,包括霍永红色旅游线路、亲子考古两日游、研学三日游、行大运·游临汾精品三日游、夏养山西·休闲度假太岳五日游、黄河风情游等6条优质线路在内,通过开展旅游大咖采风活动,从而实现以精品线路带动边缘景点、带活新建景观的目的。
4月底至6月,市文旅局又联合市直工委、市总工会、市商务局等部门,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以“爱家乡·爱生活·游临汾——品临汾历史文化,赏家乡风光之美”为主题的“十个一”活动,通过购买一张“临汾旅游一卡通”,体验一次自驾游,游览一个景区,食用一顿餐饭,留宿一晚酒店,带回一份特产,拍下一段影像,发送一组照片,抒发一句感受,宣传一下家乡美“十个一”,为复苏回暖中的文旅业造声势、引客源、促经济。恰恰是响应这样的号召,王楠才选择假日期间与闺蜜一起重游尧庙景区,来“当家乡美景的宣传员,为家乡代言、为家乡作贡献。”
相比“十个一”活动,面向全国游客的“临汾市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声势更为浩大。“五一”小长假开始,我市启动了“庆五一·惠民生·悦生活——临汾市5000万元消费礼包大派送”系列活动,其中总计1500万元的文旅惠民消费券年内分5个阶段陆续投放市域内所有收费景区景点和所有酒店,以此力促快速形成消费热点,释放消费潜力。早前由同程旅行提供的一份《2020年5月临汾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4月29日至5月31日游客领取景区消费券并成功入园游玩的订单为11014张,GMV(网站成交金额)61.6544万元,核销景区消费券总额56万元,拉动消费95万元;同期游客入住临汾酒店并离店核销的间夜量为5102间夜,创造GMV87.9275元,核销酒店消费券总额42万元,拉动消费128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的杠杆撬动作用得以凸显。
文旅惠民举措密集出台的同时,是文旅营销方式的创新。5·19中国旅游日当天,我市以“寻根·铸魂·悦生活”为主题的2020年临汾市文旅惠民消费季暨“回家”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在洪洞大槐树景区正式启动。颇受业界关注的,除了文旅部门派发的1000张9.9元门票礼包,还有“文旅局长携手网红带您游临汾”线上直播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市文旅局局长李艾珍化身主播,借助同程集团海量OTA平台和网红“野食小哥”1600余万粉丝的影响力,对全市精品景区、精品线路、非遗项目、文创产品、特色美食、农副产品等作了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大数据显示,1小时内在线观看量达到110.9万人次,收获5849条评论、51.9万个点赞。当天在14个新闻及娱乐直播平台的现场视频直播,观看量总计约165.75万人次;同步图片直播的浏览量亦达到了5.55万人次。
正是融入“互联网+”的一次次试水,有效激活了我市文旅发展的新动能。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市举办了农旅产品网络销售常态化启动暨端午节直播带游带货活动。在此期间,市县两级更是将直播间设在了当地知名景区景点,市县领导与网红达人把直播带货与带旅游景点、带文创产品、带特色农产品结合起来,与群众假日出行结合起来,使我市特色农旅(文创)产品网络销售呈现常态化。据统计,除文旅部门发放了4000张1元、1000张9.9元景区门票大礼包外,三天时间里市级主会场累计销售749.04万元,其中直播平台累计销售710万元,市级线上体验店累计销售3.36万元,线下体验店累计销售35.68万元;17个县(市、区)领导直播带游带货累计销售金额2836.55万元。
转眼间,2020年已然过半。倘若站在年中回看半年来我市文旅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历程。作为全市文旅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精心谋划,务实创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发展,坚决打赢“双战役”,全力推动了临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记者 孙宗林
是危机,更是机遇
陈明
“1—5月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负增长72.25%。”这一数字直观地展示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无疑,这是我市旅游业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困难面前,是怨天尤人、裹足不前?还是直面挑战、化危为机?上半年我市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后者。在“力争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引领下,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夯实基础上发力,六大工作举措的出台,各项文旅惠民政策的落地,互联网+、云平台的运用,使我市文旅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寒冬”中显示出一丝丝绿意,为“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积蓄了能量,奠定了基础。
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任何一场大难之后,必然是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跃升。变动是后来者的机会,谁抓住就是谁的机会。我市是文旅资源大市,近年来文旅产业发展迅猛,但站在全国层面,离文旅强市还有一定距离。这次疫情给全国文旅产业带来的冲击都是一样的,面临的考验也是一样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疫情带来的是危机,更是我们赶超的机遇。
抓住机遇,化危为机,需要我们集全市之智、汇全市之力,全力以赴,在文旅融合上做文章,在文旅创新上见真章。要狠下内功,解决景区景点小而散、配套设施服务不高等问题,不断提升我市文旅产品的品质和层次;要大力融合,推进文旅在机构、场所、业态、产品等领域深度融合,构建文旅互融互促的发展格局;要“雪中送炭”,在政策、资金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平稳度过“疫情寒冬”,积攒更多内生动力;要注重创新,细分目标受众,推出更多差异化、个性化产品,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同时,全力投身互联网+、新媒体,在文旅产业新业态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抢得先机。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强力推进下,我市文旅产业必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迎来生机勃勃的明天!
责任编辑:畅任杰